央企表态参与建设雄安新区 料引入PPP分食万亿市场

2017-04-11 07:56:5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饶守春

  央企“表白”雄安

  自从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以来,不少央企纷纷表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截至4月9日晚,至少31家央企作出了表态并且不少央企成立专门工作组。在这些央企中,重点是参与建设的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一批建筑类央企表示发挥自身在行业和产能上的优势,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一批在河北乃至保定有着产业布局的央企,也可能成为未来雄安新区产业布局先行者,如中船重工、中核集团等早在河北就广泛布局。除了参与建设和产业布局外,服务支撑也是不少央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方式,从信息、生态、资金等多个层面,央企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提出了服务方向。

  “除了‘国字头’投资者外,民间资本也应该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引进民资不仅能盘活市场,也能拉动雄安经济发展。只有让各类资本都有施展拳脚的舞台,才能产生足够的实力,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李锦称。

  自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雄安新区,其背后存在的广阔市场就一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关对新区的建设问题,也在近期连续获得大央企的表态支持。

  4月9日晚间,中铝公司即表示,将加快发展先进材料和城市建设中的以铝代钢、以铝节木的步伐,率先将拥有的科技成果在雄安新区转化,为新区建设作出贡献。

  中铝公司由此成为新一家对雄安新区建设表达支持态度的央企。在此前已经表态的近30家央企中,决定支持雄安新区基础建设的企业,占据绝大多数。

  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目前雄安新区具体规划还未出炉,但基础设施建设必然是新城崛起的关键,因此这一块的投资金额料达万亿级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利用PPP模式进行运作的可能性将非常大。

  新区建设基建先行

  从4月4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参与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工作,到4月9日晚间中铝公司的类似表态,短短5天时间,已有31家央企陆续宣布支持雄安新区的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上述表态的央企中,除去部分企业欲进行产业类布局,大多数是对雄安新区进行基础类建设的支持。

  其中,中国建筑即表示,将以企业最高端资源、最优秀产能在供给端全面对接好新区规划建设需求,并在机构设置、资金投入、工作机制等方面尽快谋划。

  类似表态的还有新兴际华集团。其表示,将主动从五个方面对接新区建设规划。其中,既包括以铸管产品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包含以周临企业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整体发展规划,和以现代服务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宜居环境打造等。

  根据此前披露的雄安新区发展规模计划,作为比肩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又一新区,其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及远期控制区面积则将逐步扩大至200和200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在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还必须突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城市等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建设一座新城,基建肯定是首要进行的,只有房子建起来了,路修好了,其它产业才能进入。”华南某券商一位建材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该分析师表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期其准备前往河北的多家水泥公司,包括冀东水泥、金隅股份等进行调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北某大学城市规划教授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雄安新区的建设标准很高,虽然目前仍未有详细计划,但对比国外新城建立的案例,又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规划阶段,一般经历2-3年时间;第二阶段为建设阶段,一般历时4-5年时间;第三阶段为迁移阶段,有关部门、企业陆续迁入新城。在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的催化事件较多,一些建设、开发和实施规划的方案出台,并随之在第二阶段开始实操。”上述教授解释。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众多央企表态支持建设雄安新区之外,一些公司更直言要将业务迁入新区,中船重工更第一家“吃螃蟹”。中船重工即表态,已将集团七大动力产业注入保定风帆股份公司,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重工动力股份公司将扎根保定。同时,还正在筹划其它业务逐步注入园区。

  或主推PPP模式

  在31家央企密集表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背后,吸引这些“巨无霸”企业的根本原因,或是新区建设所存在的巨大市场。

  稍早几日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在报告中表示,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大,20年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将给水泥、钢铁、铁路、交通等行业带来明显增量需求。

  此外,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其最新报告则预计,中国新设立的雄安新区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将吸引大量投资,预计未来10到20年雄安新区吸纳的投资总量将达1.2万亿元至2.4万亿元人民币。

  面对雄安新区未来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在吸引央企纷纷表态支持建设的同时,如何建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对此,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将探索新区管理新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

  这番话被外界理解为雄安新区未来的建设方式之一,将很可能是近年来大热的PPP模式。实际上,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4月4日的对外表态中,同样提及“国投会继续发挥基金业务的既有优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新区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雄安新区还未正式落定以前,多家上市公司已率先在新区涉及的三个县城运用PPP模式开展了合作。

  不过,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雄安新区未来的投资规模料定很大,虽然能否达到万亿级别仍难判断,但利用PPP模式吸引企业参与的可能性很大。

  “我个人认为,相比于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新区建设,央企参与度可能更高。尤其是中国中铁、中交、中冶、中国铁建和中国建筑这五家,将占据雄安新区未来投资规模的绝大部分。

  对于上述说法,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并不认可,他表示雄安新区的建设,“央企不会打包天下,民企也能大有所为。”

  “除了‘国字头’投资者外,民间资本也应该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引进民资不仅能盘活市场,也能拉动雄安经济发展。只有让各类资本都有施展拳脚的舞台,才能产生足够的实力,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李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