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整改券商资金池产品 银行委外管理人重新洗牌

2017-05-10 07:22:3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晓宴

  券商资金池产品整改的消息从今年初开始流传,直至上周有地方证监局的具体通知流出,多家券商资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当地监管部门传达了监管精神和具体整改要求。

  5月5日(上周五)证监会例行发布会对此也做出了回应,明确资金池业务特征为“借新还旧”、“分离定价”、“非公平交易”。

  作为券商资金池的主要买方,银行的态度和反应至关重要。

  “前期对管理人反馈流动性预警没用的,我们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卖资产,另一方面是最低限额地续接。资金也不是说退就能退的,应该协商,按照计划有步骤的退出。”某华北城商行资管部人士表示。

  就市场关心的续作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名银行人士认为,由于同业负债端的收缩,必然伴随委外规模的一定收缩。实际上,今年的新投资,无论是银行自己做,还是选择委外,即使是在收紧风控的情况下,收益都远高于去年。关键还在于存量业务的“低收益资产不到期”,“断臂求生”或成为更多委托人的实际选择。

  委外处置两大难题

  一位银行资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目前存量委外有两大难题,一是资金不续和资产变现能力差之间的矛盾;二是资金不续和高杠杆之间的矛盾。

  一位深圳地区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当地监管已明确要求,相应类别集合产品逐渐降规模,这也就意味着一些资金到期必须不续。

  “有些管理人是把资金池作为一个长期项目在运作,底层很多是低流动性、高收益的资产,资产变现能力差。若一下卖不掉,不得不需要委托人续接。”前述银行资管人士解释道。

  另外,管理人加杠杆投资的,在流动性紧张背景下,杠杆很难消除,还是需要新进资金续上。“加杠杆的账户的确存在死结,没有另外的支持,只能等资产到期,最后是盈还是亏,不好说。”上述银行资管人士表示。

  前述某华北城商行资管人士透露,对其管理人前期会穿透底层资产来看,如果发现资产流动性较差,会向管理人预警,若无效,一方面会施压管理人卖资产变现,另一方面会以最低限额续接资金。

  该资管人士还表示,据其接触,目前暂时还没有管理人因为监管要缩减受托资金规模的,但有的机构作为投顾,通道方(管理人)缩减通道规模,如此投顾的管理规模自然也会缩减,或至多持平。

  另有河南某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表示,买券商集合产品本来就是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不是把收益作为重点,当前的整治对其影响十分有限。

  “我们目前不倾向于买集合产品,虽然总的来说流动性支持比定向产品要好,但有成为‘接盘侠’的风险。而且我们原本也只看纯债集合,有非标的本来就不买。我们整体上没有收缩委外规模,但现在分散给更多的管理人。”前述某华北城商行资管人士表示。

  委外管理人洗牌

  委外到期不续作,抑或是赎回之后,钱又去哪儿?

  一位私募市场人士表示,委外市场“蒸发”的钱主要源于银行同业负债的减少,特别是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在金融去空转的背景下,这类资金在缩量。该私募人士反馈,其所在机构今年受托资金规模不降,反而还有微升,且今年的规模要求次于利润要求。“今年赚钱其实比去年容易,给银行的报价上调没有投资端上升得快。”

  “要么银行自己管理,要么还是委托出去,其实就是委外管理人洗牌。原来是一人一块蛋糕,现在做得不好的机构没有蛋糕,好的机构会有很多蛋糕。”前述城商行资管人士表示。

  多家受访的银行资管人士亦有共识,优胜劣汰是目前委外的趋势,一些乱报价扰乱市场的机构将会迎来“艰难的日子”。而银行作为委托人也更加注重自身研判投资的能力。

  “以往和银行接触的是多是销售人员,但后台真正关注市场的,很少出来营销。销售为了完成任务,涉及择时问题,会谈得很少或不谈,也就是报喜不报忧。其实,择时的能力主要在委托人这端。”前述城商行资管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去年某大行介入委外的时点,多数在债市大调整不久之前,因此委外收益难免遭受较大损失,因此其调整委外的行为在4月份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我们之前的一个管理人账户,虽然当时行情挺好,但一直不要扩大规模,管理人认为行情可能有变。后来印证,这个账户规模一直没上来,但进可攻、退可守,比较令人放心。这就体现出管理的差距了。”上述华北城商行资管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