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中心建言粤港澳大湾区五大定位

2017-06-23 07:52:4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导读

  在建立合作资金保障机制方面,课题组建议成立大湾区合作发展基金,支持丝路基金、亚洲基础投资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在大湾区设立分支机构。

  6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举办第96期“经济每月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下称“大湾区”)发展规划研究成果。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作为向全国人民承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份研究成果为正在研制中的规划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016年6月,广东省委托国经中心进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国经中心将大湾区的规划范围设定为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规划涉及到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重要经贸合作等自然延伸、辐射到泛珠三角等其他区域。

  课题组组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地区司原巡视员陈宣庆表示,大湾区应定位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七大发展基础

  粤港澳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还是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称,粤港澳建设大湾区具备七大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明显;港澳与内地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经济发达活跃;开放型经济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发展特征;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粤港澳区域合作进入深化升级阶段。

  上述七大发展基础通过数据有更直观的体现,以11个城市计算,2016年区域GDP总计1.39万亿美元;区域对外货物贸易额占全国比重约为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约为1/5,对外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约为1/4。

  与此同时,当前大湾区建设也面临待突破的问题,范恒山概括为五个方面:首先,经济结构相似度较高,存在着同质竞争。珠三角的各个城市间许多产业雷同,金融、航运、制造等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

  其次,重要公共领域衔接不畅,存在着市场分割。由于特定的制度设计、以及各自利益的牵制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要素流动、设施连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基本公共服务互联互结等方面存在障碍。

  第三,创新要素分散,存在着各自为战。创新人群虽然众多,创新要素虽然优良,但单位集聚度较低,协力合作攻坚不够。

  第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存在成本攀升制约。土地紧张、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人力资源成本和资金物流成本不断攀升,影响着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一体发展、互利共盈的意识还没有在这一地区的各个区域持续的树立起来,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较大差异。”范恒山称。

  五大定位

  从发展定位来考虑大湾区的发展目标,范恒山表示,大湾区要成为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引领性新兴产业为主题的产业结构支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经济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要超越世界三大湾区,成为超一流的经济湾区或者滨海经济,首先这一点必须要立得起来。”范恒山说。

  第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要全面发挥各个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资源能动作用的全球性的创新基地,能够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

  第三,世界著名优质生活圈。大湾区是包括行政管理、市场信用、共享技术、自然环境等为主要构建的,能够优化形成具有国际范式的宜创、宜业、宜居的优质综合生态圈。

  此外,课题组还将大湾区定位为全球最具活力经济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这两大定位可分解为国际大都会经济区、世界级交通枢纽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区、内地与港澳合作示范区,以及中华文明输出的重要窗口、传统文化发展的基地、亚太国际交往中心。

  如何实现上述五大定位?课题组建议,国家层面要赋予大湾区发展特有的政策。陈宣庆称,基于“一国两制”的特点,建议中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京津冀推进发展的思路和格局来加强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规划的实施和政策的推进。

  参照三峡开发模式,由中央和三地提供引导资金,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海外资本参与,按PPP模式组建股份制的大湾区开发集团公司,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发展。另外,还建议支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区,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为延伸区的区域合作。

  除了国家层面的协调保障机制,课题组还在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有序流动、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发展、完善人员流动便利化机制、支持行政区划管理模式创新、建立合作资金保障机制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一些政策。

  此外,在建立合作资金保障机制方面,课题组建议成立大湾区合作发展基金,支持丝路基金、亚洲基础投资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在大湾区设立分支机构。

  而粤港澳三方也要共同完善省区层面的协调机制,设立湾区日常工作机构,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联合打造多种合作平台,争取更多国际合作平台落户大湾区,搭建粤港澳民间交流合作平台,支持港澳青年人和中小微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