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研发中心:现阶段社融不宜取代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17-09-23 18:01:4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李丹丹 见习记者 张琼斯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丹丹 见习记者 张琼斯)今年以来,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创下历史低位,其可测性、可控性、与经济的相关性出现下降。那么社会融资规模能否在这一阶段取代M2,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一?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债研发中心”)近日发布一篇名为《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现阶段社会融资规模不适合直接替代货币供应量,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通过与M2的对比可知,社会融资规模是货币供应量的一个良好补充,若将其引进中介目标体系,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M2同比增速为8.9%,创下历史新低。央行数次提醒,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

  该报告也指出,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融资渠道的日益多元化和利率逐步市场化,央行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准确调控存在一定难度,M2、信贷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逐渐降低,难以满足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

  那么社会融资规模能否在这一阶段取代M2,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之一?毕竟,社会融资规模已经连续7年被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是广受市场关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

  这份报告认为,相较传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社会融资规模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统计视角,其优势包括统计涵盖整个金融体系、同时统计金融机构资产方和金融市场发行方、更直接地作用于实体经济等方面。

  基于此,中债研发中心将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政策效力对比,结果显示,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进出口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电量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较强,但相关系数均低于M2。

  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还存在着问题,例如“影子机构”和“影子产品”的大量存在导致实际社会融资规模被低估。而且,若以社会融资规模为中介目标,会导致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由金融机构向实体企业和居民转移,监控难度更大,受市场力量支配的程度也更大,有可能引起政策传导力度下降。

  因此,该报告的研究结论为,现阶段社会融资规模不适合直接替代货币供应量,成为当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社会融资规模是现有中介目标的良好补充,对其监测和调控有助于全面检验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提高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至于如何完善社会融资规模、提高政策传导有效性,报告建议,要完善社融规模统计框架,提高准确性与科学性。我国央行是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数据的汇总和发布机构,但社会融资规模的有效统计,需要发改委、证监会等多部门积极参与,良好的部际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准备传达工作要求并?进行信息反馈。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一些新的融资渠道的规模已不可小觑,比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因而我国在编制社会融资规模时应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使其更全面和科学。”中债研发中心主任宗军表示。

  报告同时建议,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与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在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准确监测的基础上,我国社会融资应保持合理的规模和节奏,根据经验事实找出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以及物价之间的关系,为社会融资规模设定合理的增长率。在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还要创造有益于物价稳定的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