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双录”实施首日 险企、银行、中介各显神通

2017-11-01 21:06:39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陈婷婷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婷婷)继银行业、证券业后,保险产品销售的“双录”制度也于11月1日正式实施。险企、银行和中介公司都是怎么执行的?究竟哪些产品销售时需要“双录”?互联网渠道就能绕开“双录”吗?“双录”首日战绩如何?

  带着诸多问题,中国证券网记者今天走访调查了北京地区十几家银行网点,以及多家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公司,一探究竟。

  “双录”是什么 哪些需要被“双录”

  最近几天,在保险市场引来最多热议的,就是“双录”。外行看热闹的“双录”二字,在保险业内已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今年6月,保监会下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自11月1日起,实现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业内称为“双录”)。新规一出,保险公司、银邮等中介机构开始忙于修改销售流程,以及准备“双录”所需各种设备。监管机构也在马不停蹄起草一份“通知”来拟定“示范用语”。

  保监会说,回溯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是对消费者维权的有力保护。保监此举,是为了追本溯源,解决保险业困扰消费者的一大痛点——销售误导。

  那么,哪些产品需要“双录”呢?

  具体而言,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开展电话销售业务的应实施全险种全过程录音;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依照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的有关规定开展可回溯管理。

  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兼业代理机构销售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产品的(包括利用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营业场所内自助终端等设备销售的),需要对关键环节进行录音录像。

  通过其他渠道销售,向60周岁(含)以上年龄的投保人销售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产品,或销售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应对关键环节进行录音录像。

  针对利用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营业场所内自助终端等设备进行销售的情况,保监会规定,应在自助终端等设备的初始页面明确提示消费者此次购买保险未经过销售人员营销推介,完全由消费者自主购买,并突出提示“如有销售人员营销推介,应停止自助终端购买操作”,由消费者点击确认。

  探寻银行、险企、中介备战“双录”

  被纳入“双录”范围的机构执行得如何呢?

  记者走访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口路的工行网点,询问是否能替家里老人购买保险产品,该网店服务人员表示,不能代买,需要录音录像,目前所有的基金、保险产品都得录音录像,在柜台或者客户经理室进行。他表示,这样的举措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让销售过程更严谨、合规。

  位于中关村的农行理财经理表示,“双录”要通过外置摄像头,被保人需要自己签字,投保人也得自己签字,柜台还要给理财经理授权。回答一些诸如知不知道农行代理的是保险产品、产品最长的期限、会不会有现金价值等问题。

  招行理财专员表示,录音录像相当于风险提示,过程也不复杂,花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能录完。不同于工行、农行使用摄像头录音录像,招行则使用移动装备——Ipad。

  那么,保险公司在“双录”方面执行得如何?记者向北京某保险机构咨询,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该公司使用的是中保信双录APP,其他公司也有自行研发系统对接的。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市场上还有“珠江双录”、“双录小助手”等系统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