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国债收益率触及4%心理点位

2017-11-15 07:59:3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黄斌

  债市跌势持续。

  11月14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18部分成交价升至4%这一市场心理价位,创2014年10月以来高点,后收复部分失地,当日10年国债加权收益率报收3.95%。

  国债期货则上演“V”型反转:10年期债主力T1803收涨0.27%,盘中一度下行0.40%;5年期主力合约TF1803收涨0.20%,盘中一度下行0.15%。

  14日的大跌,让诸多市场人士大感不解,因为当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生产、投资、消费、房地产等数据有所回落;而数据的回落,对债市而言,本应是利好消息。

  实际上,10月以来,债市已经历多次动荡,收益率在动荡中不断走高,屡屡打破市场多头的幻想。10月9日(国庆后首个交易日)至今,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上行了约30BP,10年期国开债则上行了约50BP。

  “出利空就跌,出利好也跌,没消息依然跌。”有市场人士不禁如此感慨称。

  基本面反应钝化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2%,预期6.3%,前值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预期10.5%,前值10.3%;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7.3%,预期7.3%,前值7.5%;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7.8%。

  “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意味着经济基本面走弱,长债收益率应该下行,但没想到今天还是破了4%。”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交易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际上,此前央行提前开展长期限逆回购、公开市场大规模净投放等维稳措施,均为债市利好消息,但这些消息难转市场预期。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认为,目前,基本面的边际弱化,在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已经出现了钝化迹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不超预期便是利空。”

  其解释称,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种回落已经成老套路,季末月后的4月、7月无一不是如此,投资者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力与惯性,而“一个老东西要再产生新的较强的边际利好是很难的”;二是基本面回落的幅度并没有特别大,不足以带来太多的惊喜,对于未来的监管与货币都很难构成压力,很难改变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不过,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CPI数据显示,10月CPI为1.9%,相比9月份1.6%上涨0.3个百分点,略超市场预期,这也给债市带来了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新兴经济体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都在大幅走高,比如印度、南非等。市场分析指出,这与近期油价突破60美元,且中东局势不稳有关。

  交易盘主导局面叠加

  “10月份以前,大量券商、基金增持了很多国债,看多情绪可能比较高昂。”前述北京某基金公司交易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随后的10月份,债市大跌,诸多交易盘选择抛国债避险,“从数据来看,基金从之前几个月大幅增持,到10月份时已出现减持现象。”

  “同时,银行这样的配置盘可能觉得还有其他利空在路上,收益率可能还要上行,选择按兵不动。导致的结果是目前债市的格局为交易盘所主导,而交易盘目前处于悲观的情绪中。”该人士说。

  李奇霖亦表示,10月份银行增持了2194亿的国债,但配置盘力量还不够强(存款流失、地方债占用额度以及利率供给偏多)是关键问题所在,“抵不住交易盘在预期惯性下出于止损而引致的抛售压力。”

  李奇霖总结称,当潜在利空预期(上周金稳委开会、通胀预期等)和基本面反应钝化这两个因素,配合上现有的交易盘为主导的市场结构,足以解释此轮债市暴跌:对基本面利好反应钝化,但稍有利空就会被放大,连续触发止损线,连续抛售,弱的配置盘难以托底,利率连续快速上行。而要扭转市场预期,需要强有力的利好消息提振,或是潜在利空落地或被证伪,形成新的预期差。

  债市核心矛盾何在?

  对于债市的现状,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直言,当前的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偏离基本面和央行的定价逻辑,用任何传统的债券市场分析框架均无法解释近期的频繁无利空暴跌,以及对利好的无视,市场对利多消息的解读是利多出尽,反而成为了更好的做空机会。

  其认为,目前债市的核心矛盾在于:债券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特别是对潜在的“紧货币+严监管”的担忧,导致债市呈现“出利空就跌,出利好也跌,没消息依然跌”的罕见局面。

  邓海清认为,即使考虑政策问题,当前债市也已有透支和超调之嫌,长期来看债券市场的配置价值非常充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数位市场人士均认为,从逻辑上判断,目前国债利率中枢偏高,市场存在超调的情况,但同时又对利率是否能平稳乃至下行,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