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跌宕2018,依然梦想春暖花开

2018-12-28 07:5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邵好

  犹如过山车。年初,还能感受到春风得意,孰料,数月后风云突变。

  融资困难、股价普跌、流动性承压,让不少民营企业芒刺在背,如临深渊。

  在民营企业信心受到挫伤的危急关头,深圳——这个带来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的地方——再次平地一声雷,斥资数百亿元驰援民企上市公司,拉开了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纾困大幕。11月1日召开的民营经济座谈会,更是给所有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2018年,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来说,注定是难以忘却的一年:从失望到希望,从希望再到盼望……

  【春躁】

  2018年初,A股全市场股权质押规模已超过6万亿,考虑到质押行为集中于中小民企,这一比例已接近容忍上限。质押出来的钱,在大股东手中还没捂热,就撒到了创新、收购、改善个人生活上。

  或许,你还没有忘记,2018年初,有一家民营企业在给员工发放年终奖时,用数亿元现金砌成的那堵墙,豪掷亿金。

  或许,你还没有忘记,2018年初,区块链、“独角兽”这些带着科幻色彩的陌生名词,成为资金肆意追逐的宠儿,炙手可热。

  春天,就是这么一个容易躁动的季节,满怀期待,无限憧憬。

  极度的自信,就如春天消融的冰雪,肆意流淌。中国民营企业家一次又一次突破着世界对中国财富创造的想象。

  谁都在争先恐后,谁都不想错过分析师们众口一词的乐观机遇。“2018年将是催人奋进的一年。”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全球经济将在多大程度上迈向理性繁荣》的文章中提到。

  而要更快速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投入,以期进入更前沿、更高端的领域。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经济面对劳动力红利消退的背景之下,提高附加值、提升技术含量是必然选择。

  在过往的惯性思维下,在身边企业家的传染之下,不少民营企业家认为已经到了可以放手一搏甚至孤注一掷的时候。

  “创新就要投入,巨大规模、长时间的投入,对于每年考核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来说,做起来太难,还不如我先(在上市公司)体外培育,成长好了再往上市公司里装。”一位上市公司实控人对记者说出了当时的心声,毕竟资本市场带来的资本性所得,要比制造业一点点地内生积累来得多、来得快。

  扩大投入的资金,要从哪里来?除了几套房子外,大部分民企上市公司实控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自己所持的股份。当然,减持的话,一是市价已经折让较多,不舍得,二是对股价也造成负面影响,不划算,此外减持新规收紧,也形成了掣肘。

  善于精打细算的民企上市公司掌舵人,显然是瞄准了股权质押这一最为“经济”的手段,既不对二级市场造成影响,又可以不减少股份就能套取资金,在彼时大盘已经回落至3000点之际,30%至40%的质押折扣率,估计也比较安全。

  一场“无股不质押”的大潮就此开启。统计显示,2018年初,A股全市场股权质押规模已超过6万亿,考虑到质押行为集中于中小民企,这一比例已接近容忍上限。

  “质押出来的钱,在大股东手中还没捂热,就撒到了创新、收购、改善个人生活上,部分企业家还衣锦还乡,回乡兴业。”

  【夏寒】

  质押换来的钱都投到项目上了,哪能在短时间补齐?钱补不上,只能用股份补充质押。这些负面消息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就是股价跌跌不休,导致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被抽光。

  “这是我遇到过的最冷夏季了。”广东的一位上市公司实控人早前在跟记者聊天时如是说。银行方面的突然抽贷、停贷,让企业已经重金投入的建设项目不得不暂停,加上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回款的周期变长,资金紧绷的局势愈加严重。几个月后,他已经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给了他人。

  “4月份,我们感觉不对了,各种不对了。下游订单减少,上游价格居高不下,用工成本也是笔大开支。”浙江一位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

  几乎没有人能想到,“冬天”会在这个时候到来。

  5月20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10亿元的发债计划,只有品种一卖出5000万元,票面利率7%;品种二无实际发行规模。

  就在今年新春伊始,这家曾经豪言市值上千亿元的园林龙头公司,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向地球的最高峰出发”的年会,这场年会光筹备就100余天,参与演职人员1000余名,参加员工4000余名,鼎盛一时。而如今,高峰未到,便坠入低谷,此则公告出炉后的短短数月,东方园林股价就大幅下挫近七成,如今市值不到200亿元,令人唏嘘。

  在东方园林受困之前,4月27日,多部委正式发布资管新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进一步收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进一步限制。3月12日,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也已开始实施,在股票质押率上限、单一资管产品、单只股票等多方面收紧。

  不安的情绪在蔓延。仿佛一夜之间,刚要准备大干一场,就听到龙头企业说要“活下去”。

  “下跌-补仓-又下跌-再补仓,在很短的时间里,股权质押比例就飙升近100%,强调防风险的金融机构几乎在一夜之间全线收缩,昨天账上还有一个亿,早晨起来就剩24元。”深圳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

  恶性循环的怪圈正在形成。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的公告一时间层出不穷,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市场,股价下跌向更多公司蔓延。

  “这是一个死局。”天海防务董事长刘楠愁容满面。他认为,金融去杠杆要求企业家降低质押率,可之前质押换来的钱都投到项目上了,哪能在短时间补齐?钱补不上,只能用股份补充质押,导致质押率高企,而质押率高企令银行担心风险,不顾一切地断贷、抽贷。这些负面消息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就是股价跌跌不休,最终,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被抽光。

  几个月前,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又重新拾起了多年不碰的酒杯,大到银行行长,小到信贷员,只要和贷款有关的人,他都要亲自陪同。“融资成了我唯一的事情,资金链一断,生产经营也没了。”

  “差不多是从5、6月份开始,不断有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进入警戒线或平仓线,企业家们四处筹钱,寝食难安,有的为了拖延时间甚至借故停牌,一些听到风声的银行停了或要停相关企业的贷款,大股东流动性困难很快演变成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一位监管层人士如此向记者表示。

  在深圳,一处科技园的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回忆起这几个月的经历,仍心有余悸。“深圳的资本圈都在传我们公司没钱了,其实是董事长需要不停地补充质押物而到处借钱,结果银行一哄而上要公司提前还款,有时候一天有七八名银行工作人员来办公室‘堵’我们。一家愿意给公司提供短期借款的小贷公司看到这样的情景,借款利息直接从月息3分涨到5分。”

  堵上门的不仅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一位民企上市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当地辖区的证监局局长在调离之前的几天,还专门去几家民营上市公司实地调研,“其真实目的之一就是去看公司董事长有没有要跑路的打算。”

  【秋盼】

  截至10月,各地公开宣布成立的纾困基金规模合计4850亿元。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为民营企业明立场、驳谬论、增信心、开良方,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就在民营企业命悬一线的关头,一场大规模驰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计划已经在加紧筹备,争分夺秒。

  10月13日,上海证券报发布独家报道“深圳国资数百亿驰援上市公司”,首次将地方政府驰援民企一事公之于众。在民营企业困难之际,地方政府已经想到了共济方案,在资本市场引起巨大反响。

  随即,一大批地方政府的纾困方案陆续被公开。然而,这并不是一场临时的、无序的行动。

  北京市海淀区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风险的基金,实际上从6月份就已经开始筹备;深圳市也是从6月份开始摸底调研,到8月份已经将成熟方案交到深圳市委深改组会议上进行审议;广东省方面也已经在7月份有相关的报告,呈交给省政府领导。

  “政府还是很及时,一看我们情况不好,立刻接了部分股权,缓解燃眉之急。”东山精密董事长告诉记者,当时刚刚入秋,要是再拖几个月,工厂都要停了。

  事实上,今年A股市场出现较多的国资接盘民企上市公司股权案例,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只是因为担心这种做法或许会引起争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不愿对外公开。

  10月19日,金融高层齐发声,地方政府用资金驰援上市企业的做法,得到明确的鼓励和支持。上交所、深交所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等也发出多个具体方案,纾解股权质押风险。

  一场政府、金融机构联手的大规模驰援行动,拉开序幕。

  基石资本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各地公开宣布成立的纾困基金规模合计4850亿元。其中,券商主导的纾困基金规模最大,规模约2227.5亿元;地方政府主导的纾困基金规模近1800亿元;保险资管主导发起的纾困基金约780亿元。

  深秋时节的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为民营企业明立场、驳谬论、增信心、开良方,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会议也明确提出,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对地方政府加以引导,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

  “如沐春风,备受鼓舞。”参加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企业家代表们会后袒露心声。

  临近立冬节气的寒冷,仿佛被一股激荡的暖流给冲散。这个深秋,民营企业家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

  在长沙,拓维信息创始人、董事长李新宇在获得政府帮助时坦言,长沙市政府的本次支持打破常规,创新模式,落地速度很快,“如果不是在长沙,我们可能很难熬过今年冬天”。

  在深圳,10月份以来,已有33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收到纾困资金,赎回了濒临被平仓的质押股票。“还有20多家在办理相关手续,也会陆续发布相关公告。”有接近深圳国资的人士透露。

  时值年底,记者在走访民企上市公司时明显感受到,企业家们的状态已在明显好转,即便仍在恢复过程中,也大多心中有底,不再慌张。

  【冬思】

  一位董事长在回顾多年创业历程时说,民营企业要做好自己,尤其要专注主业。在专注的基础上去谋求创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忘记一开始创业的初心。

  2018年,民企跌宕起伏,依然梦想春暖花开。这一年,留给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需要思考的东西,有太多太多。

  所幸的是,在集体受困的危急时刻,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展示出了自己的韧性,在搏击风浪的紧要关头,及时稳住了舵盘。

  “上过总裁班,喊出千亿市值的口号。现在看来,完全是不切实际的瞎想,折腾了一圈,钱都撒出去了,主营业务的资金量却受到了影响,市值比年初还缩水一半。”深圳某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把所有非主营业务都剥离,安安心心做主业,踏踏实实搞发展。

  皇氏集团董事长黄嘉棣也颇有感触,在跨界并购影视资产受挫后,及时调整方向,回归聚焦乳业主业。“成长中的波折,并不是很大的问题。这些是企业成长,也是我个人成长中的教训,一定会帮助我们今后更好地发展。”

  在危急时刻渡过之后,蓝盾股份董事长柯宗庆向记者透露,上市公司体外的投资正在收缩、暂停,聚焦做大做好信息“大安全”的主业。

  在民营经济领域,也不难发现,还有一群在浮躁与冲动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冷静和稳健的企业家,兢兢业业,不忘初心,恪守本源,没有迷失。

  金域医学董事长梁耀铭在向记者回顾多年的创业历程时说,要把公司做好,民营企业就要做好自己,尤其要专注主业。在专注的基础上去谋求创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忘记一开始创业的初心。这么多年来,金域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哪里挣钱就往哪里去,而是一直坚持主业,坚守医学检验服务的主航道不动摇。

  丰林集团创始人刘一川上世纪90年初回国创业,便一直聚焦在人造板行业,始终眼睛向下,脚踏实地,不走捷径,20多年来,将一个偏居西南边陲的企业一步一步做成了行业龙头。即便在人造板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丰林集团仍然产销两旺,产品供不应求。

  “谨慎不代表不快,稳健不代表保守。”过往32年中,柳药股份董事长朱朝阳始终低调务实,聚焦主业,带领公司改制、上市,成为柳州市首家上市民企,并从柳州走向全广西,成为当之无愧的广西医药行业龙头。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2018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困难也只是暂时的沟坎。2019年,民营经济整装再出发,新的曙光,会在同样的地平线上迸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