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小农户发展顶层设计基本成型 金融财政一揽子支持政策酝酿中

2019-03-04 08:04:5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班娟娟 实习记者 郭倩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我国扶持小农户发展顶层设计基本成型。在破解“人钱地”三大关键瓶颈上,均提供了相应制度安排。主要包括,2019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使一部分小农户发展成为家庭农场;抓紧研究制定土地延包配套政策,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更大处置权;鼓励农民在确权登记颁证中自愿换地、拼块,扩大规模;全面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完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农户小额信用信贷等。

  业内人士指出,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到小农户上,通过财政、金融、保险各个方面的支持政策,让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能够稳步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发展成为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

  年内将培育百万新型职业农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扶持小农户、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作出全面部署。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超过98%,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此外,在经营上呈现小规模甚至超小规模。我国有2.3亿户农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达2.1亿户。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也要看到,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

  家庭农场是小农户的升级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鼓励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并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赵阳表示,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到小农户上,通过财政、金融、保险各个方面的支持政策,让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能够稳步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发展成为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透露,今年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百万人以上,通过培训,使一部分小农户能够发展成为家庭农场。在家庭农场基础上,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合作社,支持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加工,或产销结合,或与龙头企业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过去一种观点是只有消灭小农户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无论是兼业农户还是专业小农户,都是现代生产生态体系的一部分。家庭农场是小农户的发展方向,解决家庭农场的问题需要农民合作社。”

  金融财政一揽子支持政策酝酿中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加强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韩俊介绍称,《意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

  据介绍,针对小农户发展生产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更多金融财政支持政策正在酝酿。

  吴宏耀透露,财政方面,将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制度。稳定和完善普惠性的、直接对农民的补贴政策。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和农民有紧密联系的、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型经营主体。

  金融方面,除了落实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吴宏耀透露,接下来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信贷支持、保险政策、鼓励地方建立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小农户的水平。

  据悉,下一步将探索完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农户小额信用信贷,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全面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促进提升小农户融资能力。推动从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向逐渐实现完全成本的农业保险。支持发展和小农户关系密切的农作物保险。今年还将加快研究出台中央财政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的以奖代补政策。

  土地承包到期延包具体办法将敲定

  保护小农户承包土地权益,也是扶持小农户发展的重要内容。据介绍,2018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测的承包地面积达到16.7亿亩,确权面积14.8亿亩。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全面排查证书有没有发到农户、确权过程中有没有存在突出的矛盾。“要颁‘铁证’、确实权,让农民真正吃上一颗长效‘定心丸’。”韩俊说。

  中央已经明确政策要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一轮土地承包15年,二轮土地承包30年,第二轮土地承包以后再延长30年,累计加起来就是75年了。”韩俊透露,目前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提前做好顶层政策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大稳定小调整”是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政策的大方向。在具体落地上,一是保持现有土地地块稳定,不要打乱重分;二是根据农村家庭人口减少或增多的实际情况,进行土地的合理调整;三是面向小农户,按照土地质量,将细碎化的土地整合成为大块。“要在农民充分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避免纠纷,保护保障农民的权益。”

  吴宏耀还表示,在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鼓励一些地方农民自愿换地、拼块,目前有些地方结合高标农田建设、农田整治,也探索了一些换地试点,这也是政策支持的。

  对于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问题,韩俊透露,将按照土地的“三权”分置,健全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市场,规范市场运行机制。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此外,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权益也将得到保护。韩俊说,现阶段农民进城落户定居是否要放弃承包的耕地、草地、林地和宅基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意愿。“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等更大的处置权,各地可以积极探索农民承包地的退出机制,允许在城镇有稳定的就业和定居的农户转出承包地,但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绝对不能搞强迫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