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如何破题结构性失衡?专家学者坐到一起开“良方”

2019-12-02 07:54: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韩宋辉

  化解金融业内部结构失衡问题,是当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昨日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19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直言,金融供给结构与金融有效需求结构的失衡,既影响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实体经济,也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

  具体如何破题?在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建言献策,为金融业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开出了多剂“良方”。

  “扩大直接融资”被提及最多

  金融业内部结构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高度依赖间接融资体系,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因此,在昨日与会大咖们的建议中,“扩大直接融资”被提及最多。

  王兆星指出,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来不断扩大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来增加长期资金的供给,从而更加有力地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

  “现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仍然占到全社会融资80%至90%以上,这是一种失衡的金融结构。”在王兆星看来,这种结构易于形成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和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

  银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尹江鳌补充道,在我国社融存量和今年的社融增量中,直接融资占比都很低。因此,应着力改革金融体系结构,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为股权等直接融资提供巨大的资金“活水”。

  具体而言,“保险公司具有‘资本转化器’的功能,可以将负债端的闲散资金转化为资产端的稳定资本,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建设者。因此,是否可以考虑以国家平台注资、引进社会资金等方式,支持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增加资本实力,建设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尹江鳌提议。

  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通过股权融资增强资本实力,自然也就降低了自身杠杆。因此,尹江鳌认为,可以考虑以科创板为契机,建设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对上市公司小额股权再融资设置快捷审批通道,或允许符合条件的头部股权投资公司上市融资。

  构建长效机制稳融资

  在金融业结构性失衡问题上,“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的失衡”尤为受关注。“‘融资难、融资贵’的背后是融资不稳,不可预期的放贷抽贷,这样一来,好企业都容易垮。”尹江鳌分析称,因此,稳融资的长效机制很关键。

  这个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在尹江鳌看来,首先可通过长期合作,缓解融资难这个问题。可借鉴德国、日本的银行业与实体企业长期稳定合作的做法,支持银行机构与实体企业深度合作,通过信用替代抵押,推进融资便利,鼓励中长期贷款,改变短贷长投的现状,降低成本。

  其次,通过整治乱象缓解融资贵。尹江鳌指出,前些年的伪金融创新造成了“利率双轨制”的怪象,推升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应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回归本源,规范表外业务和通道业务,推进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逐步降低社会融资中的不合理成本。”

  仅仅靠金融机构一方努力是不够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补充道,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不仅是金融企业的问题,还有中小企业实体经济信用不到位的问题。

  “因此,要做好政策引导,告诫企业必须避免高负债的现象,避免产能过剩等现象,避免四面出击、到处开弓的现象,避免上马项目环节过多、串联运行的现象,避免好高骛远、干不熟悉事情的现象。”黄奇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