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下山搬上楼 稳得住能致富 新希望助力贵州施秉易地扶贫搬迁

2020-03-11 08:05: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敏

  如果免费赠送一套县城80平方米的房子,你是不是觉得天上掉馅饼了?

  面对这个馅饼,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的小姜一家曾经很犹豫,甚至一度很排斥。小姜的老家在施秉县杨柳塘镇的一个山村里,他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住在山上的两间破旧老木房里。

  “山上还有几亩田,粮食和蔬菜可以自足。如果搬到城里,一棵葱、一根柴火都要花钱买,这可咋个好?”接到县里易地搬迁的通知后,姜家爷爷奶奶和镇子里很多村民一样,对未来生活充满忧虑。

  小姜一家的纠结很快消散。当地易地扶贫搬迁不但给村民解决了住房问题,还帮助解决就业和子女入学。政府发力,企业支持,当地正在闯出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搬下山,搬上楼

  施秉县,地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因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而得“施秉”。这里三江汇聚,风光旖旎,却是当地有名的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7万,其中农业人口15万。

  在不足4万人的县城里,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南官营社区非常有名,这里住着从各个乡镇搬迁来的1100多户、5100多人,是县城最大的小区。

  上证报记者在春节前来到这里,看到社区一片和谐景象。一排排楼房前,不时见到两三个老人在楼下扎个火堆烤火。姜爷爷搬个小凳坐在火堆旁,一边暖手一边不好意思地说:“山上的老习惯不好改,冬天要自己弄点火堆取暖。不过我们会注意防火防灾,小区里老是在叮嘱的。”

  小姜是家里最早适应新房子的人:“新房子很宽敞很干净,住得很舒服,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总担心透风漏雨了。”

  为了照顾家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姜以前在村里都是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现在搬到县城,他在社区附近的厂子找到了工作,不仅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每月还有几千元的收入。

  据施秉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出台一系列帮扶搬迁户的政策。除了鼓励当地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还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此外,着重发展香菇、水果等种植业,解决之前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再就业问题。

  住得好,还要住得美

  作为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的一员,兴源环境董事长助理杨建初对于这几年施秉县的变化感触颇深:“安置区内及周边环境越来越好了,学校、医疗卫生室等配套设施都有了。”

  杨建初所在的兴源环境是新希望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7年3月该公司与施秉县政府签订合作意向,实施了两个扶贫项目——施秉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河滨休闲公园一期)和施秉县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建设工程。

  “不仅要贫困户‘住有所居’,还要‘住有宜居’。”杨建初表示,兴源环境不仅在实施政府托付的易地搬迁重任,还在规划思考如何将人居环境改造、小镇风貌融入项目中。经过3年的建设,生态移民区房屋、道路及配套设施、小学及幼儿园、生态商业区、河滨休闲区、广场绿化等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落地,提升了安置区的整体环境,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傍晚,南官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旁边的第四小学,三五成群的孩子们陆续走出校园,有的在嬉笑打闹,有的结伴在门口的小摊上买烤肠,有的背着书包直奔家门。

  去年搬到安置区后,小姜很快便结婚生子。他说:“一想到孩子将来可以在城里上学,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睡觉都能笑醒。”

  稳得住,还要能致富

  贫困农户搬出来后怎么办?村民马梅珍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找个工作,能养家还能致富。

  马梅珍家住施秉县杨柳塘镇翁塘村,山清水秀,有几条铁路穿越村境。和镇上大多数村子一样,翁塘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赚钱。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马梅珍从15岁开始就到广东、浙江等地打工,结婚后有了两个儿子,为照看孩子回到家乡。

  去年6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翁塘村投资建设的6000头二元母猪基地一期工程正式投入生产运行。马梅珍应聘成了基地的饲养员,每月收入有三四千元。

  “我想好好学习一下养猪的技术,以后有机会自己重新搞一个养猪场。”马梅珍曾是一个小养殖户,两年前她和丈夫从银行贷款30万元养了100多头猪,后来遇到猪瘟都病死了。“养猪是一门技术活,以后想靠规模化养猪致富,还是要多学习才行。”

  翁塘村村支书表示,新希望六和的项目建成后,吸纳了村里十几个贫困户就业,公司还开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与村里的合作社一起建设育肥场。“有了产业支撑后,贫困户不会重返贫困,更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据施秉县新希望六和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绍飞介绍,一期工程项目年出栏生猪20万头,解决了75人稳定就业,并且可以覆盖40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目前正在推进的二期项目,计划再增加生猪养殖规模30万头,还会解决更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要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决战决胜,对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措施还要加大力度落实。对于更多像小姜和马梅珍一样的村民来说,搬迁进城只是开始,实现安居乐业才是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