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做空机制

2017-06-12 08:11:30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罗曼

  回过头来仔细琢磨近期频繁发生的港股沽空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沽空机构在沽空风格上已经开始转变。

  在2016年之前,被做空的港股公司大多是一些市值较小、流动性相对较差且业绩不理想的公司,然而今年被沽空机构狙击的标的公司中,中国宏桥是中国最大的铝制造商之一,市值超过500亿港元;辉山乳业是辽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被沽空前市值同样超过500亿港元规模;瑞声科技更是恒指成分股,市值过千亿;科通芯城是深圳市明星企业之一,市值相对较小一些,但下跌前也有180亿港元;敏华控股、达利食品也均是市值超百亿的港股通标的,且都是各自细分市场里数一数二的龙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好公司也会被沽空?

  从市场的角度看,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做空机制。润樽投资CEO韩柏青就认为,中国1500年前的智慧就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证券市场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力量组合,才是市场化的市场,才是有效的市场。既然没有人认为做多全都是对的,当然也就不能苛求做空都对。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回应沽空问题时称,沽空行为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属于开放市场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股价进行重新发现。这是市场健康的表现,做空在国际市场中也很常见。

  沽空之所以杀伤力大,是因为沽空很可能打破了持有者的心理防线——原来这只股票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烂!虽然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但至少投资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心态会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上风。

  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沽空机构的报告所指全是真的,那么沽空报告就起到了“去除蛀虫”的作用,因为一个有问题的公司,无论前期粉饰得如何好,终究会露出马脚,自欺欺人式的投机性行为玩到最后可能只是南柯一梦;假如沽空机构出具报告的目的是恶意沽空,公司本身的经营业务没有问题或没有大的问题,那股价岂不是因为沽空而出现了千载难逢的买入时机?

  做空机制给市场、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也会让投资者对市场永远保持一份敬畏之心,保持对股票投资的理性而非游戏心态。现实情况说明,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必然是玩不转港股的。港股堪称知识就是力量的角斗场,只有聪明且善于学习、敬畏市场并时刻保持理性者才能活得比较“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