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票据市场开闸 老牌机构多方利好

2020-07-29 18:41:2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7月28日,《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规范标准化票据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上海票据交易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联合发布《标准化票据信息披露规则》,规范创设前后的信息披露。当日,上海票交所对近期创设的标准化票据产品集中披露,共披露了“兴业大同煤矿”、“浦发浦票盈”、“招行格力”等14单标准化票据产品创设文件,合计创设规模11.44亿元,承兑人信用等级最低AA,产品最低创设利率达2.5%,创设机构包括7家银行和3家券商。

  标准化票据是指存托机构归集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的商业汇票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等分化受益凭证。今年6月28日,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7月28日正式实施,新发布的《标准化票据信息披露规则》是实施细则之一,规范了信息披露行为,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为各大银行间机构投资者增加了投资品种,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均可参与投资。

  标准化票据的推出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增加了大类资产配置中的一个投资品种,还在于标准化票据存托机构这一资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极其重要,它使得商业银行不再仅扮演投资者或授信人身份,商业银行也可以借助标准化票据这一工具在出票人和投资者之间搭建完整的链条,开展投融资一体化的投行业务。

  和合资管作为票据业务领域的代表性机构,将在此轮标准化票据的推行过程中,获得持续性利好。此前,和合资管的已在标准化票据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产品实践与摸索,在管理办法实施前,其相关产品的主要底层资产为银行承兑汇票,其存托机构为票交所。管理办法实施后,一方面在风险管控范围内,适当扩大了票据底层资产的类型,另一方面,也使票据存托机构更加多样灵活。对于在票据领域深耕多年的和合资管,其成熟的业务体系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将为其在标准化票据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

  票据市场的规模巨大

  面向金融体系的表内与表外票据融资近11万亿。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的票据融资方式可以分为表内和表外两类。其中表外票据融资可以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来代替,表内票据融资则可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的票据融资来代替。这两个数据源于央行,截至2019年12月底,表外票据融资和表内票据融资余额分别为3.33万亿元和7.62万亿元,合计达到10.95万亿元。

  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超过21万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接近90%。根据上海票交所披露的数据,目前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合计达到21.17万亿元,其中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2.54万亿和18.63万亿元。同时从趋势和结构上来看,银行承兑汇票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且占全部商业汇票的90%左右。

  标准化票据带来多方利好

  一、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的问题。

  标准化票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化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流动性融资困境,近年来政策层面也已经多次强调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来突破上述困境。如2019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19〕155号)、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以及2018年商务部、工信部等8部门《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商建函〔2018〕142号)等。

  二、标准化债权属性扩容投资主体。

  根据管理办法,标准化票据是建立在一系列票据资产基础上的标准化债权(证券类资产),相当于将之前的非标资产(信贷资产)转为标准化资产。

  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资管产品不得直接投资于信贷资产、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这意味着标准化票据的投资主体将大幅扩容,诸如商业银行、券商、基金、非法人资管产品等均可以投资标准化票据。

  2019年10月12日,一行两会一局发布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在106号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5个条件,即(1)等分化、可交易;(2)信息披露充分;(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根据以上5个特征,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具体包括国债、央票、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国际机构债券、同业存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固定收益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大部分货币市场工具(比如本次的标准化票据)等等。

  三、借以规范票据金融市场。

  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参与方及法律关系、搭建了基础设施等,是央行对标准化票据未来发展长期思考和导向的具体体现。

  票据存托机构由票交所转为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其与原始出票人之间的关系为信托关系,负责创设标准化票据并提供管理和信息服务。同时我们看到标准化票据业务的交易架构多是围绕存托机构而展开。

  在此过程中,还规定了三个必须:票据经纪机构必须是金融机构,其职责是负责收集票据,票据经纪机构与存款机构之间的关系为委托关系。票据承销机构必须是金融机构,负责标准化票据的承销,适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也即承销过金融债券的金融机构均可以承销标准化票据。票据资金保管机构必须是金融机构,负责相关资金保管。

  标准化票据的基础资产是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的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在底层资产方面,为了满足相应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和合资产在底层资产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银行承兑汇票。此次改革后,和合资管将根据投资者更广泛的风险偏好,结合部分优质的商业承兑汇票资产,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标准化票据产品选择。

  首批标准化票据特征鲜明

  首批公告的14单标准化票据,最小创设金额2020万,最大金额3亿,合计11.44亿;产品期限最短61天,最长365天。其中1单的底层基础资产为银行承兑汇票,其余13单均为商业承兑汇票(含1单供应链票据)。存托机构以银行为主,14单中有11单的存托机构为商业银行。

  底层资产均为未贴现商业汇票。鉴于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要求及其短期解决难度,部分机构可能将选择以银行承兑汇票或者银行贴现的商业汇票作为基础资产,其优点在于经过承兑行、直贴行增信后票据的信用主体得以统一。但是,出于培养商业承兑汇票独立商业信用的长远导向,以未贴现商业承兑汇票为基础发行标准化票据的方向应该继续坚持。

  出现首单“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组合。在“中信银行广州TCL简单汇2020年第一期标准化票据”的基础资产申报清单中,票号以“7”打头的供应链票据赫然其中。标准化票据和供应链票据是票据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两者的组合,即“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将有助于打造中国特色的商业票据(CP)模式。通过前端供应链票据真实交易关系、票据关系的连带性和不可切断性降低后端标准化票据的融资信用风险,为广大中小企业实现票据融资信用增级,而后端通过标准化票据资金融通又进一步推动前端优质底层资产的创造和流转,这是一个良性的、内生互动促进的机制。

  存托机构以国股大商为主,券商为头部券商,且均主承销过金融债。首批参与的平安证券、国泰君安、海通作为头部券商,在ABS领域具有较多经验和客户基础,加上首发存托机构又都主承销过金融债,因此与他们各自在票据/应收账款ABS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地位与经验相符合。

  从首批14单标准化票据的规模以及创设主导机构来看,各方对于标准化票据产品的推行尚处于试探和观望阶段,大多参与机构与承兑企业,都是银行主导和授信客户。从长期来看,标准化票据作为证券融资产品,将继续获得政策监管层面的完善,也将逐步扩大市场接受面。和合资管近年来一方持续发力票据市场,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供应链金融布局。在标准化票据领域,或大有可为。(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