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六日微信红包总收发321亿次增长近10倍 张小龙打90分

2016-02-15 08:12:46 来源:一财网 作者:

  2月13日,微信公布了猴年春节期间(除夕到初五)红包整体数据,微信红包春节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总计5.16亿人参与其中,相较于羊年春节增长近10倍。

  “过去除夕四大年俗:贴春联、贴门神、守岁、领压岁钱;如今新四大年俗是:抢红包!抢红包!抢红包!抢红包!”有网友如此戏称。

  在人们吐槽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红包一举撬动了国人的内心,激活乃至重构了春节场景。

  2月13日,微信公布了猴年春节期间(除夕到初五)的红包整体数据,微信红包春节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总计5.16亿人通过红包与亲朋好友分享节日欢乐。相较于羊年春节6天收发32.7亿次,增长了近10倍。

  微信红包春节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网络资料图)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打90分

  2014年,微信红包首次让传统的红包移动起来,当年即有500万人参加红包活动,到2016年参与人数达到5.16亿,几乎覆盖了全国四分之三的网民。

  社交催生了活跃用户关系的红包,而红包又反过来进一步激活了社交。逢年过节,发个微信红包娱乐和祝福一下,已成为很多人的节日习惯。

  有微信内部人士坦言,相比去年,虽然现场人员少了,但工作量却大了不少,这是因为两次的执行思路截然不同。而且今年的项目复杂度比去年高,不仅有更好的“摇一摇”功能,还在朋友圈内增加了一个红包照片的活动。

  去年与春晚合作,微信红包是要创造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因此整体的设计原则以稳为第一位,牺牲了灵活性,整个过程除了少数几个关键控制点之外全部自动化。

  但是今年,微信团队增加了红包照片这个新玩法,朋友圈相比摇一摇是人气更加旺盛的场景,所以整体的设计思路以控制骚扰为第一位,这需要非常实时的数据分析和现场决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微信红包在最初设计了很多通知用户参与摇一摇和朋友圈活动的提醒方式,最后大部分都被否决了,因为那样太骚扰用户。

  猴年春节,微信官方数据称,除夕当天共有2900万张珍贵红包照片发出,红包照片互动总次数超过1.92亿次。

  “活动完成之后,小龙给我们打了90分。”有微信团队人士如是说。

  不只是微信。腾讯官方数据显示,除夕期间微信红包、QQ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22亿个,是去年的7.5倍。其中在除夕夜参与“刷一刷”QQ红包的总用户数为3.08亿,共刷1894亿次;同时,QQ日消息发送总量200亿条,同时在线用户数达2.59亿人。

  渠道下沉重构春节场景

  从指尖新年俗到互动新潮流,微信红包在猴年春节不仅参与人数及互动次数都创下新高。与此同时在地域上,微信红包正将影响力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乃至更下一级城市用户渗透。

  数据显示,最喜欢发红包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和浙江紧随其后,最喜欢发红包的前三个城市是北京、深圳和广州。在发红包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三四线城市数接近一半。

  在参与人群的年龄分布上,微信红包也覆盖了更多年龄层次的用户。90后是发红包的主力军,共发送25.88亿次。在猴年春节,甚至不少爷爷奶奶辈也注册了微信账号,绑定银行卡,参与到红包狂欢中,60后发送红包超1.66亿次,60前发送红包达0.96亿次。

  事实上,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显示,通过调研超过一万七千名城市手机网民得出,目前互联网红包在城市手机网民的渗透率为89.5%,红包高频用户集中在20-29岁,渗透率达92.6%。

  在78.0%的货币互联网红包(即现金红包)中,“钱”仍然以红包的形式再次分发出去,远高于电商购物(12.2%)和线下消费(9.4%)的渗透率。显而易见,互联网红包的基因属性在于社交,而社交的流转会让红包用户获得更大扩展。随着社交+电商和社交+线下的服务升级,未来互联网红包的生态规模会呈现出更大增长。

  例如,73.4%的用户认可优惠券类互联网红包给生活带来的便利,4.5%的用户认为这是生活的必需品。在打车租车、旅游、汽车保养领域,优惠券类互联网红包对用户生活的影响尤其明显,三者的用户认可度分别为79.6%、77.4%、77.3%。此外,上门家政类的整体认可率虽然排在第七名,但其高黏性用户的占比高达7.3%,位列榜首。在最常用的优惠券类型调查中,餐饮外卖、打车租车、商超生鲜和旅游等行业优惠券处于高频消费状态,使用率达30%以上,而房屋买卖、上门家政领域处低频状态,需从体验到黏性全面改善。

  与此同时,O2O类优惠券红包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从大城市至中小城市,渗透率明显递减。在所有手机网民中,一线城市优惠券渗透率达到30.2%,而四五线城市的渗透率只有17%左右。研究表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线下商户的互联网对接意愿、能力和平台覆盖力度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