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两次消灭1元股 两次迎来A股大牛市

  昨日,马钢股份报收2.02元,山东钢铁报收2.03元,两只钢铁股双双“脱1”也暂时宣告A股告别1元股时代。回首A股历史长河,1元股的消失,往往会伴随牛市到来,2005年至2007年大牛市无需赘述,2009年2月份的“脱1”也是单边牛市的起点。纵观两次行情 ,如今A股市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在今年政策不断微刺激下,牛市起点似乎可以期待。

  1元股“灭亡”史

  A股最美好的时代,也许就是2007年“5·30”之前,市场资金疯狂炒作,将沪深两市5元股清除,不过,此前A股还经历了一段低迷期。

  据数据粗略统计,在2001年至2005年的漫长熊市中,A股市场1元股最多达到167只,跌破1元的“仙股”更是有近40只,可以说,这样的数据也见证了A股当时的衰落。

  不过,随着股改的到来,第一次消灭1元股的行动也悄然开始。2005年9月前后,资金大规模介入1元股,当时,投资者对刚刚从998点反弹起来的大盘走势还不太看得清,低价股自然成为关注焦点,在憧憬牛市来临之际,消灭低价股成为增量资金的首要目标。

  而在2009年,经历了2008年熊市的A股,再一次重复了消灭1元股的美好故事。

  当2008年4季度政策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后,A股市场从2008年11月~2009年2月经历了一波缓慢反弹行情,A股主板市场先后有4只个股创出历史新高,且有100多只个股股价涨幅超过100%。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末,1元股最多达到60多只,不过随着市场的转暖,1元股逐渐消失,2009年2月4日,随着*ST厦华突破2元,当时1元股宣告全部消灭,也成为当年单边牛市的一大起点。

  牛市均系政策刺激诱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论2005年还是2009年,抑或现在的2014年,1元股的消灭,总是伴随政策的刺激展开。

  2005年,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当时国家让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拿出公司30%左右的股份,补偿给二级市场上买入公司股票的股民,然后大股东的原始股才可以在二级股票市场上分批上市,从而使上市公司和股民成为一个利益和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吸引了大量资金争先恐后进入股市。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政策,其中有5项与建材行业密切相关,分别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等,这也带动了水泥股、钢铁股等建材板块出现了集体疯涨,最终令1元股消失。

  今年,各地国企改革政策的陆续发布使得国资改革概念热度逐步升温,市场普遍认为钢铁行业是国资改革的主要战场之一,近期钢铁的爆发便印证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也指出,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发展也孕育着新机会,现有交通运输行业存在两个整合方向:一是集团内部资产整合上市,另一个是同一业务跨集团跨公司的整合。在集团整体上市框架下,上市公司大股东有明确承诺的企业整合的确定性高,且资产整合实现整体上市有利于解决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进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这同样是低价交通运输板块近来大涨的逻辑。

  当前流动性相对偏紧

  2005年股改推出后,QFII热情高涨,还强烈要求提高额度。当时,QFII一方面积极向客户宣传股改的投资机会,一方面积极买入股改的股票。事实上,在股改推出元年,市场新流入资金不断增加,除了QFII以外,国内基金也是跑步入场,令行情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而在2009年,银行新增信贷出现激增,仅当年1月份,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就突破了1.2万亿元,达到1.32亿元,整个上半年新增信贷超过6万亿元。

  信贷激增的同时,股票型基金也是密集发行。2009年2月初始,就有6只新基金成立,募集总额达到了128.59亿元,这意味着将给市场带来逾百亿元的增量资金。

  不过,如今的A股市场流动性,并没有前两次牛市启动前那么好。今年以来,A股一直受制于IPO发行抽离二级市场资金的情况,一旦有新股发行,市场资金面便趋于紧张,在没有增量资金持续进入的情况下,目前A股资金面与当年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市场人士指出,新一批的IPO又将进行,必定对市场的资金面形成一定的干扰,再结合月底银行业的季末揽存等惯例,9月下半月市场整体的资金面将不容乐观。

  不过,从历史情况来看,1元股的消灭,总是伴随着一轮行情的开启,昨日1元股再度被“歼灭”,纵使短期有回调风险,未来行情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