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评出2014国内国际十大财经新闻

2014-12-29 08:17:09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国内十大财经新闻】

  1.中央首次阐述“新常态” 力促发展方式转型

  今年5月份,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特征。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对“新常态”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所谓“新常态”就是: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为主动适应新常态,今年决策层致力于通过深化改革来驱动经济发展,大力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力促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

  2.铁拳反腐重塑政治经济生态

  2014年的反腐可用“雷霆万钧”来描述,其规格之高、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高压反腐”正在重塑中国政治经济生态,为新一轮改革清障开路。

  7月29日周永康被立案审查、10月27日徐才厚被移送审查起诉、11月1日苏荣人大代表资格被依法终止、12月22日令计划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反腐宣告: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自上而下的巡视揪腐、延伸全球的“猎狐”追逃、兼具专业性与中立性的审计震慑,“打虎拍蝇”在弘扬正气的同时,对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小到公款吃喝、节日送礼,大到国家重点工程、垄断领域腐败,“高压反腐”所向披靡,举国震惊。“高压反腐”常态化,对中国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影响,正日益凸显。

  3. 一带一路构建开放大格局

  2014年是中国以包容开放,不断拓宽、夯实与世界互联互通之路的一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入务实阶段,丝路基金等资金引擎蓄势待动,为沿线50余国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平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成为资本输出战略性平台,更好地承载一带一路战略。

  另一方面,中国在国内构建自贸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区域措施,将“带”与“路”相连接,形成亚太经贸的循环链,缔造推动全球互联互通的“中国模式”。

  4.新国九条加速资本市场改革创新

  2014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年。5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新国九条”)面世。作为资本市场发展顶层设计和全面深化改革总纲领,新国九条对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监管等做出全方位的战略性部署。

  新国九条的发布预示着经济“新常态”下资本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市场各领域、各维度改革创新的号角在2014年鸣响。

  年中,《证券法》修订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方案形成并上报,新一轮退市改革落地,沪港通试点启动,原油期货、优先股、股票期权推出,全国股转系统迎来大发展,证券期货基金机构创新提速,简政放权力度加大……生机勃勃的改革图景是面目,市场内在机制理顺、活力不断焕发是内核。新国九条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预期,改革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将长期惠及市场。

  5.沪港通开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升级版”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在沪港通的机制安排下,内地和海外的投资者首次可以通过委托本地证券商,经本地交易所与结算所,买卖交收对方市场上市的股票。

  沪港通在地域上联通了上海与香港,在资本市场上联通了中国与世界。它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又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资本跨境流动为宏观背景。沪港通是国家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新一轮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升级版”。

  沪港通探索出了一种逐步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模式。它首次在不改变本地制度规则与市场交易习惯的原则下,建立了一个双向的、全方位的、封闭运行的、可扩容的、风险可控的市场开放结构,为制度与规则的逐步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6. 央行时隔两年重启降息

  11月21日,央行时隔两年宣布非对称降息,旨在促使过高的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发生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才是2014全年的总基调,传统意义上的总量政策开始承担起调结构的任务。具体措施如两次“定向降准”、通过PSL向国开行提供1万亿低成本资金、创设MLF和支小再贷款等基础货币投放工具。

  我国总体杠杆率已较高,走“大水漫灌”的老路只会固化结构扭曲。定向调控能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正向激励,促使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地配置在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

  7. A股由熊转牛单日成交首破万亿

  2014年,A股市场结束多年的低迷,由熊转牛。上证综指自2000点平台起跳,半年涨幅达到50%,时隔44个月再上3000点。

  本轮行情由银行、证券等大盘蓝筹股领涨,一带一路、自贸区、国企改革等板块表现活跃。与此同时,两市成交额急剧放大,12月5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1074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融资融券规模出现激增,从年中的4000亿左右一路飙升至万亿。

  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央提出一带一路、亚洲自贸区等战略规划,给“对外开放”赋予更新定义。从国内看,市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及预期不断增强,推进中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推动居民财产从银行储蓄向金融资产再配置。这些因素构筑了A股由熊转牛的基础。11月下旬,随着央行降息,市场流动性充裕,短期利好与中长期预期形成共振,助推A股出现多年罕见的强劲走势。

  8.国务院首次全面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2014年下半年来,一系列重磅措施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改革制度框架已基本建成。

  8月31日,《预算法》修正案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规定,赋予了地方政府合法举债的主体地位。10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43号文)正式下发。这是国务院首次发文全面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怎么借”、“怎么管”、“怎么还”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同时也明确提出妥善处理存量债务。《意见》明确,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若说新版预算法为地方政府举债“开明渠”,将地方债从隐形放至阳光下,43号文则清晰勾勒出地方债务治理路线图。在此背景下,存量地方债务的化解也紧锣密鼓地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9.存款保险制度酝酿21年终于落地

  经过长达21年的酝酿,由央行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于11月3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一限额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从国家金融安全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一旦出台,意味着我国从中央政府救助的隐性保险走向显性保险,将与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宏观审慎监管一起构成我国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从金融改革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和后续即将出台的金融机构破产条例落地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加快步伐,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准入的制度性障碍也将破除。从微观主体来说,银行“赚了归自己,亏了国家赔”的时代结束了;储户则需合理分配自己的存款,因为50万元以上的存款不再是100%赔付。

  10.阿里赴美上市创全球最大IPO纪录

  美国东部当地时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每股68美元。而敲钟后两小时,经过激烈而漫长的多轮调价,发行价最终确定为92.7美元。海外投资者热捧促使承销商行使了超额配售权,最终阿里IPO融资额超250亿美元,刷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IPO纪录。市值亦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阿里上市,既改写了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格局,全球互联网四强中国占据两席,更凸显了中国经济新引擎——互联网经济的崛起。整个2014年,O2O、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子商务等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十大财经新闻】

  1.美正式退出QE 全球货币政策分道扬镳

  耶伦今年2月1日替代伯南克,正式执掌美联储主席一职。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正式结束量化宽松计划(QE)。一天后,日本央行宣布扩大日元基础货币投放量。瑞士及欧洲央行则祭出负利率政策。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分道扬镳。2015年,美联储和英国央行都可能启动六年来首次加息,欧洲和日本央行或继续加大货币宽松的力度。

  2.国际油价步入熊途 卢布惨遭崩盘

  伴随世界经济前景面临砥砺与考验,国际油价下半年起一路下行。其中,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WTI)原油价格在今年6月13日触及每桶107.68美元高位后,一路下行,到12月26日已经跌去约50%至54.73美元的五年低位,深陷熊市。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坚持不减产成为重重一击,供需关系失衡及政治博弈令原油产业图局变得扑朔迷离。俄罗斯经济由于在很大比例上依赖原油出口,低油价引发大量资本出逃,卢布兑美元在12月16日触及约80卢比的纪录低位,迫使俄央行大幅加息并入场干预。

  3.金砖银行横空出世 世界经济迎来新格局

  201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努力做游戏规则的参与者、引领者,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领域不断推出新倡议。7月15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共同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根据协议,该银行总部将设在上海。而今年10月24日,21个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中国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这些新兴战略必将有效助益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为世界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健康增长不断注入新能量。

  4.全方位互联互通 APEC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1月10至1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上,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通过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两份成果文件。中方努力打破碎片化贸易安排的羁绊,积极推动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与此同时,中方与韩国、澳大利亚实质性结束自贸协定谈判,双边自贸协定已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为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方面明确了务实的方向。

  5.美国经济强劲增长 美股美元迭创新高

  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凹凸不平的这一年,美国却打出亮眼收官之战。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5%,创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增速,令人们期待美国经济迎来转折点。美元指数相伴欢呼,在12月23日触及2006年3月来最高位90.159。美股屡破历史高位,截至12月26日,标普500指数年内已经52次刷新纪录收盘高位,为1995年来之最,年内涨幅已超过13%,有望连续第六年实现上涨。

  6.全球悄然兴起工业4.0革命

  2014年,工业4.0概念在全球悄然兴起,其代表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包括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两大主题。12月19日,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在11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中国版工业4.0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人机融合、物联网实际应用及未来工厂等为工业开启一个可视的未来。而在10月10日发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中,“工业4.0”也被单列出来,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则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等概念。

  7.安倍连任 执政经济学再受考验

  在今年12月14日举行的日本第47届众议院选举中,首相安倍晋三第三次获胜。安倍晋三此前推出以宽松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及结构性改革“三支箭”为核心的“安倍经济学”。但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大幅萎缩,再次陷入衰退,“安倍经济学”能否使日本经济走出低迷,实现顺利增长,仍将面临考验。

  8.埃博拉疫情肆虐 重创西非经济增长

  今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构成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是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规模最大、最严重、最复杂的埃博拉疫情。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埃博拉疫情影响,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分别为0.5%、2.2%和4.0%,远低于疫情暴发前预测的4.5%、5.9%和11.3%。

  9.马航连遭空难打击 股票正式退市

  今年3月,马航MH370失联;四个月后,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的边境地区坠毁。今年12月,马航股票正式退市。其掀起的经济“冲击波”也在保险、航空及旅游等多个行业蔓延。

  10.瑞士银行保密法规松动 世界富豪不再神秘

  今年5月6日,包括瑞士在内的3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巴西、中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实施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标准。作为打击逃税的举措之一,各国政府间将每年自动共享金融信息,包括纳税人银行存款及股息等。瑞士成为最受关注的国家。作为世界最大离岸金融中心,瑞士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世界财富版图的神秘一角由此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