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而不倒” 演变为“大而无解”


  《胡作非为》   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   乔里斯·卢因迪克 著  刘 飏 译  中信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读《胡作非为:人性之本与金融暴行》

  ⊙曾靖皓

  “包括内部人在内,没有人能再真正地理解银行了。”

  此话出自荷兰记者乔里斯·卢因迪克的新作《胡作非为》,这是一个混业银行财务人员对他吐露的肺腑之言。在乔里斯看来这话一点不夸张,也不是压力之下的抱怨,它准确无误道出了如今金融业的关键特征——失控。

  乔里斯作为门外汉,以一个记者执著的精神和敏锐的视角逐步深入伦敦金融城内部,深度采访了数百位不同阶层的金融从业者之后,发觉上述结论就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了。

  乔里斯在采访中渐渐体悟到,金融机构和世上很多组织一样,神秘成了其权威的来源和标志,比如美联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等。他们从来就没有向外做任何明确解释的习惯。

  这一切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乔里斯从采访对象的言语、做派和思维中得出结论:由于保密规则和专业门槛,金融业在诸多行业中处在金字塔顶端位置等原因,金融从业人员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圈子,他们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行为规则,而且如此不同于主流文化,完全称得上拥有一种亚文化,并且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非常封闭。光那些随时从金融人士口中密集蹦出的英文缩写就让很多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而且内部人士也未必完全了解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这种不足为外人称道的文化,催生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金融环境,不仅操作复杂、产品复杂、交流复杂、甚至连内部结构也很庞杂。乔里斯最终把这种现象形容为“大而无解”,也就是说复杂到难以理解和言说的地步。

  这种复杂性带来了诸多极为严重的后果。

  首先,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超出大多数从业者的知识范围。以投资银行为例,作为前台,也就是交易员和推销金融产品的银行家根本无法理解作为技术后台的“宽客”们所设计的金融产品。前台们虽然是最风光、最体面、收入最多的少数群体,可在投行内部他们却被戏称为“F9键小丑”(按下键盘F9键就可直接通过后台提供的特定算法获得产品交易信息和产品价值评估),他们绝大多数根本不懂产品算法的实质。而那些掌握着银行命运的高层们大多数对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同样无知,他们只需从前台那里榨取利润即可,根本不必知晓那么多复杂的金融知识,甚至他们也根本不想去了解。可想而知,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会想到风险其实来自于金融业本身的过分繁复,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无法在错综复杂的组合资产下发现什么问题,以为复杂是专业的体现,也是现代金融体制的标志。因此,2008年之后,这种复杂性并没有得到任何的约束和缓解,相反还加强了,诸如CDO(抵押债务凭证)这样资产组成来自世界各地且极为复杂的产品依然在被广泛推销。

  其次,对金融风险的预测与防控变得非常困难。复杂性不断增加,必然降低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产品又如何预测与控制呢?这直接导致作为银行内部合规与风险审查的中台部门成了摆设,事实上中台的人员也未必懂得那些产品意味着什么,即使他们清楚也不知道该向谁去说。更何况,按大部分银行的规定,中台收入水平直接由交易员和银行家们的业务状况决定,谁又会去真正监管他们呢?

  外部监督机构和中台人员一样,对金融业真实运作了解匮乏,外部监管仅限于一些弥补疏漏和短期惩罚,根本无力改变其运作模式。各类评级机构和会计机构,同样出于不解和利益瓜葛,根本无法获得独立性和客观性。

  再次,金融机构的业务冲突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并购,以前的分业银行越来越多变为混业银行,在一个牌照之下从事各类金融业务的现象已十分平常,业务的复杂化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同的业务之间利益的尖锐冲突。比如银行可能在帮助一家企业做IPO业务,并且帮助它尽可能推高股价,而同时它又在为客户的股票投资提供建议。这时资产投资所需建议的客观性和上市业务之间是冲突的。金融机构如何解决业务之间的冲突呢?银行只是简单地将不同业务部门实行了隔离,限制一些业务交流。可惜,据乔里斯的观察,在利润面前,这些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罢了。

  比起复杂性带来的致命缺陷,金融业内的“激励倒错”与“非道德”动机也成为行业逐步失控的缘由。“激励倒错”,是指金融人士再也不用为自身的冒险行为负责,他们以“风险自负,购买谨慎”的原则规避了自身的大部分责任,那些交易也罢,投资也罢,不过是用“别人的钱”为自己的未来赌上一把,除了极少数违规操作造成极大损失,比如使摩根大通损失60亿美元的伊克希尔,绝大多数都不会为损失承担什么代价,换个地方,他们照样在灰色地带游走。

  在“激励倒错”下,传统银行业那种对顾客的忠诚与责任荡然无存。交易员和银行家们从不感到良心有愧,他们把自己的行为划入了一个所谓的“非道德”领域,那里只有输赢、盈亏、博弈,没有是非好坏。理直气壮的冒险,让金融业变得愈加脆弱。更糟的是,金融业的高收入、高福利和奢侈化已让从业者们无从回头,他们明知业内有那么多弊端与风险,但为了维持高水平的生活,他们选择了沉默和容忍,甚至享乐其中。这为全行业的改革增添了更大阻力。

  乔里斯最终意识到,无论从经济理论上头头是道分析危机原因的学者,还是试图论述如何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重塑金融业形象的政客,或者那些从个人传奇中去揭露金融从业者自私欲念与卑劣行径的文学创作者,还有那些逃离金融业揭发业内丑陋规则的局内人,对危机的起因都只说对了一部分。金融危机并非哪个人的责任,也不是哪部分人的责任,更不是规则的纰漏或监管者的疏失,而是整个金融业已将传统银行业建立的一整套体系和传统踏在脚下,异化为一个难以理解、不受控制、与现代社会秉持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的行业,由“大而不倒”演变为“大而无解”。因而,危机是其存在的必然结果,是其自身特性的一部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要彻底化解危机,需像当年革除蓄奴制度那样,彻底改造现有金融业那种失控的运作模式。任何在旧模式上的修补都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