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动”下兴起的FOF基金

  ⊙本报记者 朱贤佳

  国内FOF指引正式落地,早有筹备的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开始申报首批FOF产品。面对全新的领域,各家公司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上位、成为“头牌”?探究一下FOF在其发源地美国的成长路径,或许能为国内FOF基金行业提供一些启示。

  全球第一只FOF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最初形式为投资于一系列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组合。因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门槛较高,于是就有机构发行了PE FOF以降低投资门槛。第一只证券类FOF由先锋基金(Vanguard)于1985年推出。基金推出后大受欢迎,同时也带动了先锋基金旗下其他基金的销售。1986年末,先锋公司旗下基金规模增长44.23%。

  “先锋样本”同时也是整个FOF行业的缩影。从整个FOF行业规模数据来看,近13年来,美国FOF总规模扩张了24倍,从2002年的689.6亿美元一举上涨到2015年的17216.2亿美元。期间,仅2008年金融危机时规模下滑,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同时FOF的总数量也从2002年的268只上涨至2015年的1404只。

  然而,正是危机成就了FOF。FOF第一阶段规模扩张恰逢1987年“黑色星期一”引发的大股灾。当年10月19日的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暴跌风潮。此后一周内,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一下子从盈利60%沦为亏损10%。与索罗斯同住一个街区的富豪邻居不时传出破产自杀的消息,其中不乏资本市场的大佬。整个市场从疯狂跌入谷底。

  “股灾”的发生也促使投资者开始思考:如何根据市场的不同情况,配置不同种类的基金,规避系统性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基金类型也有了多样性的需求,再加上市场的多变性,也使得投资者对基金筛选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这从客观上驱动了FOF的发展。

  无独有偶,FOF规模第二阶段的爆发也是从一场危机开始的。2008年,美国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次贷危机,同时欧洲爆发欧债危机。以美股为首的国际股市经历了十多年甚至是数十年来最黑暗的时期。就在2008年-2010年的这两年内,FOF管理规模增加近50%。FOF分散投资的特征能有效控制风险,“股灾”带来的巨大波动,导致资金大幅追捧FOF。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期,美国开启了401(K)计划,该计划为美国私人企业的养老金计划,主要使用雇员与雇主共同缴纳养老金的模式,这类基金对风险高度敏感。FOF分散风险、追求稳健收益的属性与养老金的追求不谋而合。从美国FOF基金的发展史联系到中国,40多年来海外同行经历的高峰与谷底,对国内资产管理配置行业有可贵的借鉴意义。一方面,FOF分散投资的特征能有效控制风险。与共同基金对比,FOF产品在市场波动加大时更能吸引高净值人群。FOF产品投资于多只基金,分散投资。当牛市时,FOF产品的收益率往往比不上股票型基金;但当熊市时,FOF则会表现得相对稳健,回撤小,收益好于股票型基金。另一方面,根据海外管理经验,FOF形式的生命周期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是其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建立的大趋势下,中国也能从海外投资路径中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模式,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