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红基金经理”

  ⊙弘文

  国庆长假之后,又是一轮基金发行的旺季。自然而然的,一批即将上任的基金经理,成为记者采访的重点。对比这些采访稿的观点,有时候能得到非常有趣的结论。

  比如,分析近期基金经理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当下基金业处于观点高度分化的状态。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部总监在采访中表示,未来几年市场的中长期机会存在于产业升级浪潮中的成长类公司。而一位广东的基金经理则认为,千股横盘时代,投资定增项目才是资金的出路。上海一位投资总监则认为,寻找到有良好业绩支撑的优质投资标的,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是投资的主要方式。

  通常,基金经理认知存在高度差异,这是震荡市的特点,果然,近期的股市就是如此。

  有分歧,不是坏事。但有些采访中获得的观点就显得“含金量”很低了。

  比如,一位军工类ETF的基金经理在近日采访中,就大大鼓吹了军工行业存在的投资机会,从国内到海外,从政策到市场,优点不一而足。但稍微回顾一下就可以发现,大概在两个月前,该基金经理刚为其管理的另一只环保类基金,做了“环保行业大有发展”的“信用背书”。再往前,关于欧债问题,关于国际形势,关于煤炭行业,这位基金经理都发表了一通分析。其结论大致都是,综合国内国际形势,其管理的某只基金具有重大投资机会。

  基金经理的研究都有专长,有些话题比较擅长可以多讲两句,有些话题不太了解就应少说一点。但现在,市场内似乎存在一类基金经理:不管啥话题都拿得起来,不管啥行业都有研究,不管啥热点都能参与,不管啥基金品种都敢大声叫好,这类基金经理被称为“网红基金经理”。在基金公司内部,对他们观点的含金量,大家都心照不宣。

  “网红基金经理”的出现,满足了基金公司树立品牌、对外宣传的需要;也满足了社会大众把握经济发展方向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他们的基金经理岗位,更让他们的观点蒙上了“专业”、“可靠”的光环。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基金经理发表的观点,和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观点其实差距甚远。他们的作为和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的操守,有时也距离甚远。在一些极端案例中,网红基金经理深厚的经济金融知识和貌似成体系的市场判断,只是为其所在公司的基金发行服务。至于他(或她)个人是否真的这么想、这么做;没有太多人关心。

  网红基金经理的出现,是基金业在网络时代的一种营销响应机制,但有些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投资大众还是要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