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大爆炸背后的原因


  □徐 瑾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有效率的组织决定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进程,率先出现在西欧。换言之,没有现代经济组织,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增长则导致财富积累或者说人均收入增加。

  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增长基于制度,那么追溯未来的增长,繁荣的根基又是什么?关于经济增长的根源,经济学家诺斯与历史学家弗格森等人都强调产权,也有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尤其观念的自由交换。

  从历史来看,人类的生活变得富足只是最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按照美国经济学戴尔德丽·麦克洛斯基(Deirdre McCloskey)的数据,过去200年中,全球人均日收入提高了10倍,从3美元变为33美元,而且某些国家增加更多,高达30倍,比如美国、日本。对最近200多年来多数人类财富的积聚增长,她称之为“财富大爆炸”。她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意义堪比人类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畜之类大事件,其意义超过战争以及各类社会变化,而且会重启历史,并将终结贫困。

  什么因素导致了财富大爆炸?在麦克洛斯基所分析的多种原因中,几乎没有提到公共政策的促进作用,而且致富并非来自慈善,而是来自生产力的提升。麦克洛斯基的新书题目很好地解释她的观点,光从题目就看出了其端倪:《资产阶级的平等:不是资本或制度,而是想法让世界富了起来》(Bourgeois Equality: How Ideas, Not Capital or Institutions, Enriched the World)。除了资本以及制度等因素,她赞同记者马特·瑞德利的看法,即想法之间的融合或者说交配催生了各种技术进步,从而启动了财富大爆炸。马特·瑞德利认为各种驱动经济的创新来源于自由,甚至政府的作用也不是指挥发现或发明,而是保证不阻碍它们。

  从全球人口变迁以及人均收入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经济规模在最近300年内的增长,这凸显了传统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绩效对比。为什么强调人均增长,或者说人均收入?因为对经济学而言,唯有长期的人均收入代表了增长。这一概念才是能衡量真实增长的标尺,正如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所言:“说到经济增长,我们提出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社会总收入必然比人口增长得更快。另一方面,停滞状态则导致人均收入的非持续的增长,虽然平均收入在时间相当长的周期中可能有升有降。”

  1820年工业革命在欧洲爆发,之前经历了长期的酝酿与发展,其结果让欧洲国家领先全球其他国家。欧洲国家的领先对其他国家并非没有好处,欧洲人先走一步,扩张了空间,他们领先的技术以及流程可以被后发国家学习;创造和模仿成本不同,但效果差不多,后发国家也就有了更好的条件去脱离马尔萨斯的陷阱,由此带来全球人类福利的大幅提升。

  最典型体现当然就是后发国家的追赶。发达国家先行一步,第三世界奋力追赶,这构成了20世纪经济史的一个奇观。按照哈佛学者罗德里克定义,“加速增长”为人均GDP增速高于5年前速度2%以上,且至少持续8年。如此定义之下,他的研究结果是,发展速度跃升在全球共发生了83次。而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战后有十三个经济体毕业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中就包括亚洲四小龙。那么这些后发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案例的共同点是什么?各国学界的研究将其成功经验简单总结为三点:外向型经济政策、财产权保护、宏观经济环境基本稳定。这三点总结很到位,发展中国家需要经济赶超,其实都离不开这三点。

  在后发国家的追赶的篇章中,中国在其中占了巨大篇幅。中国人均收入在过去30多年种保持8%以上增长,如今中国取代日本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持续增长引发对多国学者对中国模式乃至中国第一的猜想,未来也会持续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有效率的组织决定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进程,率先出现在西欧。换言之,没有现代经济组织,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增长则导致财富积累或者说人均收入增加。值得注意是,财富爆炸在过去两三百年成功延续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只是,随着经济增长的停滞,财富分配是否会重新成为一个问题?上月的杭州G20峰会的主题之一便是包容性增长,主题演讲强调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达0.7左右,大大超过了公认的“危险线”,呼吁各国高度关注。

  无论诺斯、弗格森还是麦克洛斯基,经济学家的追问和回答不仅具备理论深度,也较好地解释了现实。只是,在增长的拼图中,总有永远缺失最后一块的感觉,也总有新的解释不断涌现,从法治到技术再到自由等等。的确,有洞察力的观念永远不嫌过多,更多解释其实彼此支撑延展。

  (作者系青年学者,近期出版《有时》、《印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