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一日”货币基金平安度过 个别基金收益率低空飞过

  ⊙本报记者 嘉闻

  12月15日,债券市场迎来“惊魂一日”,债市各品种收益率均快速上行,国债期货一度跌停,货币基金巨额赎回传言四起。在此背景下,货币基金能否抗住压力,避免出现万份收益为负的情况,成为当日市场关注的焦点。

  根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94只货币基金12月15日的收益全部收红,安全度过债市大跌这一天。

  当日万份收益最高的是英大现金宝货币基金,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为1.0207元;兴全货币当日收益最低,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为0.0332元。全部货币基金都实现了正收益。

  按照规定,货币基金根据摊余成本法计算估值,其购买的券种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只要当日交易的券种没有交易亏损,货币基金的收益就是正值。

  正因如此,货币基金经理通常有充足的选择空间来安排货币基金的每日收益,这导致了货币基金常年的收益率为正值。

  但市场持续的大跌可能打破这个局面。原因在于,过去一段时间,货币基金持有的主要品种包括同业存单等的价格大幅下跌,且同时伴随一定比例的赎回。

  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券市场的下跌让货币基金的浮亏品种急剧增多,日常可交易品种减少。另一方面,赎回则加大了货币基金卖出的需求,两者或让货币基金经理调整组合的空间大幅减少,并可能导致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此前业内就有基金经理表示,由于过去一个半月,货币基金主要交易品种跌幅达1.5个百分点,以行业平均久期推算,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偏离度的下调幅度达到千分之二点五,可能已经逼近“警戒线”。

  内地货币基金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货币基金短期亏损的情况。2006年6月的一天,北京某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基金就曾爆出过负收益,该日公布的每万份基金收益为-0.2566元;但第二天基金收益就回到正值。同一天,广州一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也出现了负收益。当时两家公司的情况都是货基遭遇巨额赎回,基金经理为应付大规模赎回,不得不抛售手中的债券,此时又遇上债市低迷,便出现了亏损。

  近期,我国债市的流动性紧张再次濒临历史高位。这可以从上海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走势上反映出来。数据显示,Shibor在15日连续第三天全面上涨。其中,1个月Shibor已连涨了26个交易日,创2010年6月初以来最长连涨纪录;3个月Shibor连涨41个交易日,为2010年底以来的最长连涨周期。

  在此背景下,货币基金收益情况备受关注。业内人士指出,货币基金尽管不能放杠杆,但也会有限参与债券投资,债市的波动也会对它的净值造成影响。尤其是遭遇严重的巨额赎回时,若又赶上债券流动性紧张的困境,其他资产被迫大量出账后,债券的波动效应随之被放大。

  不过,尽管12月15日货币基金没有出现万份基金单位收益为负的极端情况,但仍有部分货币基金的万份基金单位收益出现明显走低,呈现低空飞过的情况。比如,前述的兴全货币基金,其15日的万份基金单位收益为0.0332元,本周前三天的万份收益分别是0.6805元、0.6681元、0.4359元。金鹰货币A本周前3天的万份基金单位收益分别为0.6752元、0.4204元和0.4318元,但15日降至0.1861元。

  此外,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15日的万份基金单位收益相较于前3日,呈现大幅下降,上述表现,有可能是基金在调仓时的主动作为,也不排除由于手持券种浮亏增多,赎回压力增大,调整组合时被迫选择了低收益。

  总体而言,货币基金成功经历了“危险一日”的考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货币基金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但同时,货基基金经理们仍然需要励精图治,审慎作为。作为普通投资者的现金管理工具,他们还需要经历更长的未来、更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