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权威解读明年经济大逻辑:一稳四进取


  12月17日,“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在北京举行 记者史丽 摄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谷子

  2016年中国经济在“缓中趋稳”中即将收官。上周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怎么看明年的经济形势?如何落实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在日前召开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等多位重量级人物,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解读,重点阐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内涵。

  新常态,中国经济“大逻辑”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的“大逻辑”。

  杨伟民说:“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

  “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还不太适应,我觉得现在企业、市场、政府越来越习惯于在新常态下发展了。”杨伟民说。

  宁吉喆也认为,“新常态”是把握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三个“转”:速度转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

  “速度转轨就是要从改革开放以来,将近30年实现的平均10%左右的高速度,转为中高速。”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还是习惯用数据说话。他指出,无论从同比还是环比数据来看,今年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的数据特征明显。

  杨伟民认为,之所以说2017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经济“新常态”大逻辑之下两个逻辑的认识。

  其一,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这也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指出的。”

  其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然有政策上、工作上的一些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正因为此,一言以蔽之,2017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稳”字当头,四大方面“求进取”

  大逻辑清晰后,接下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杨伟民、宁吉喆均表示,要在“稳”的总基调下,在“三去一降一补”等四大方面“求进取”。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但稳不是不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来奋发有为。”杨伟民说。

  宁吉喆也表示,要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其中,“稳增长”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是中高速的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

  对于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任务,杨伟民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四大重点:一是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如何取得实质性进展?杨伟民指出,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去产能范围不仅仅是钢铁和煤炭,还要扩围,但是,“必须用市场化、法制化的办法”。

  杨伟民说,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做到“四个结合”,即同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结合起来。

  对于去杆杠,他认为,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明年重点有三大任务:支持企业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对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的约束。

  关于降成本,要在减税降费、降要素成本等方面加大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要提高劳动力的市场灵活性。同时要推动企业“眼睛向内”来降本增效。

  他认为,补短板既要补硬短板、补发展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补制度短板。“不能单纯从保增长、扩投资入手补短板,否则补短板就变成一个筐,就成为(简单地)扩大内需了。”杨伟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