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成功传承一个半世纪的家族密钥


  《洛克菲勒家族》  (美)威廉·曼彻斯特 著  王 晋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11月出版

书评12

——读威廉·曼彻斯特《洛克菲勒家族》

  ⊙禾 刀

  1870年,31岁的洛克菲勒一世创立了标准石油公司,“50岁即将退休时,他(已)可以用自己五分之一的钱买下出生时就已存在的美国所有工厂”。自那时起,老洛克菲勒麾下粉丝不胜枚举,当中甚至包括比尔·盖茨。迄今,洛克菲勒家族已传至第六代,拥有的财富依然令世人瞩目:“2008年2月,福布斯公布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净值为6634亿美元(按2007年美元价值计),依然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与许多名门望族如出一辙,洛克菲勒家族的任何话题总会挑逗起世人谈论的“味蕾”。

  在国人的思维体系中,“富不过三代”几乎成为无法打破的铁律。正因如此,顺利交接班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国内知名家族企业,而国外“富不过三代”的案例亦屡见不鲜。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的《洛克菲勒家族》虽聚焦于洛克菲勒家族,但不愿沉湎于洛克菲勒家族如何发迹、如何不断积累财富的那些陈词滥调,而是通过追寻洛克菲勒家庭内部的日常点滴,试图以另一种方式揭开这个家族财富成功传承150年的内幕。

  原罪,并非发迹的孤独印记

  老洛克菲勒从小就确立了两大人生目标:赚100万美元,活100岁。无疑,他前一目标超额完成,后一目标也相差无几。

  在后来社会舆论频繁数落老洛克菲勒的多项原罪中,托拉斯(垄断)总是无法绕开的话题。至“1879年底,标准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还没到不惑之年,约翰·D·洛克菲勒就掌控了流向市场的所有石油,任何一滴石油都不可能从他的指缝间溜走”。老洛克菲勒对石油资源及其相关行业的高度垄断,造就了他的财富积累神话,也创造了登峰造极的托拉斯,最终催生了肢解标准石油公司的《反托拉斯法》。

  为积累财富,老洛克菲勒甚至认为给铁路以回扣是必要的,他也并不讳言他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事实上,描述老洛克菲勒的原罪的各类作品汗牛充栋,比如他父亲年轻时以卖假药为生,老洛克菲勒无视工人健康,对金钱贪婪迷恋乃至着狂……当原罪成为众口一词时,对老洛克菲勒乃至其家人而言,财富越来越像是沉重的道德负担。他的子孙甚至一度因不堪舆论的道德攻讦视洛克菲勒姓氏为羞,有的还不愿参与家族企业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舆论风暴渐渐远去,老洛克菲勒人生的另一面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特别是他的经营理念与理财观。老洛克菲勒对经营的严苛与执著令人印象极其深刻。他16岁时便养成对每一笔哪怕再小开支记录的习惯;当他通过实验发现,原来密封一个5加仑的油桶需要的40滴焊料只需39滴就足够时居然欣喜若狂;当他发现少了500个并不值钱的塞子时,没有和稀泥,而是写信质问油桶监管员;只要能创造利润,任何副产品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凡士林、口香糖、石蜡等等;对竞争对手他从不退让,甚至对他的弟弟弗兰克也是如此……

  有必要提出的是,托拉斯虽然是老洛克菲勒的财富呈几何增长的重要原因,但在此之前,老洛克菲勒的经营已颇见成效。他最初涉足石油产业领域时,该行业弊病丛生,只不过他对市场秩序极为着迷。我们甚至可以视为,托拉斯只是老洛克菲勒对市场经营极致追求的自然延续,而这种极致恰恰戳中了法律的软肋。

  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有其比同类更出色的一面。国内有关格力电器在女强人董明珠带领下快速成长的话题早就不新鲜,有个故事在这里或许有所参照意义。在格力空调最紧俏之时,董明珠亲哥哥曾想找她开后门为熟人弄些指标,被董明球一口回绝,就此兄妹间垒下心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洛克菲勒的成功纵有时代的原因,但首先必取决于他对利润的执著,对市场秩序和经营效率的矢志追求。

  理财,无所不在的传家宝

  老洛克菲勒的父亲虽是地地道道的假药贩子,可育子一点都不糊涂。除了日常给儿子灌输各种理财观念外,对儿子创业初期的帮助,也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只是无条件地“雪中送炭”。

  老洛克菲勒19岁时,他“以10%的年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样的逻辑或难理解,但从小生活在浓厚理财氛围中的老洛克菲勒,能成功实现低成本融资便已觉万幸。

  也正是从小理财思维的灌输,成本意识始终充盈着老洛克菲勒生活工作的每个角落。老洛克菲勒一生十分简朴,关于他的许多传说,在某些细节上甚至超过了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外人的不解乃至奚落,丝毫没影响他的坚守。从老洛克菲勒开始,这个家族至今仍旧遵循“不得喝酒、抽烟”的教条。

  在本书作者威廉看来,“一个多世纪以来,他们(洛克菲勒家族至今的六代人)一直过着节制的生活,新一代的接班人也没有任何胡作非为的迹象”。这显然与老洛克菲勒树立的家风密不可分。老洛克菲勒对子女教育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在一般人看来,老洛克菲勒的子女“衔玉而生”,出生就面对优裕的生活和用不完的金钱,事实却让世人惊掉下巴。老洛克菲勒时常教育子女要懂得分享,并告诫他们,“接触资本是最大的罪过,你应努力靠自己的收入生活”。虽已成了亿万富翁,但他还是只给孩子们买了一辆三轮脚踏车。小洛克菲勒20岁生日时,父亲给他的礼物也仅是一封家书和20美元现金。

  小洛克菲勒教育6个子女,比老洛克菲勒更进一步。他对日常家务都定了价,以此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美分”。不过,“按照规定,他们兄弟挣到的十分之一需攒积,十分之一捐给慈善事业”。

  与某些富家子弟频频亮相于公众视线,甚至不惜制造公众话题成为网红不同,小洛克菲勒的孩子小的时候,根本没有关于他们的报道,这在小洛克菲勒看来更好。1949年,纽约产业工会联合会主席路易斯·霍兰德称赞他们是富人子孙的楷模。即便是在今天,洛克菲勒家族多达242名成员中,低调、务实、勤勉依然是不变的传统。

  面对“富不过三代”的铁律,已富及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自会引来各种观察与反思。当一个群体始终以家族整体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即便这个家族涌现再多的优秀人才,也不可能撇开这个家族家风的底蕴。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正是老洛克菲勒乃至他那个贩卖假药的父亲不厌其烦地给子女灌输理财观念,才造就了这个家族150年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始终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慈善,在分享中实现幸福增量

  老洛克菲勒有句名言:“您的财富正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您必须加快速度,使财富散发的速度超过增长的速度。否则,它会使您和您的子孙后代不堪重负。”也因此,在洛克菲勒家族中的“两个十分之一”传统中,其中一个就是从小必须每月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于慈善。

  慈善,也是老洛克菲勒对儿子一再要求的分享内容之一。囿于托拉斯的原罪问题,尽管老洛克菲勒一生直接捐献高达5.3亿美元、家族捐献超过10亿美元,但未能挽回他的形象,他依然无法撕掉身上那些冷血、贪婪的标签。好在洛克菲勒家族并未受此影响,依然坚持着他们的慈善道路。

  什么样的土壤,才会孕育出什么样的种子。150年来洛克菲勒家族最吸引人眼球之处莫过于富可敌国的财富了,但对这个打破“富不过三代”铁律的豪门,也许我们更应从中解读的是这个家族在经营、育子、慈善等多个方面的不变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