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经济在险中求胜稳中求进


  □温建宁

  在激流滚滚,暗潮汹涌之下,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能在险中求胜,险中趋稳,这不仅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韧劲,还在于经济政策的灵活应变,决策者有勇气而不胆怯,政策有定力而不摇摆。这显示政府对当前经济运行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对各领域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宏观调控框架越来越全面。由此,把握经济有方向而不退缩,管控风险有手段而不扩大,这就确保了已驶入深水区的经济巨轮能行进在正确的航道上。

  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风险叠加风险,行进路上险象环生,各种猝不及防的冲击不断袭来,强度一次比一次大。换句话说,中国经济面对的高难度考验蜂拥而至,一个难题未决,新一个难题又至,宏观决策周期被大大压缩,事件快速多变,几乎没有选择时间,果断决策和准确判断力被推到了台前。

  这一年外部的风险冲击最甚,而内部风险也处在频发期。一方面,美联储在年初启动了加息周期,世界经济的风险点不断被引爆,黑天鹅事件频发。上半年,不仅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而且除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萎靡不振,陷入持续衰退泥潭。由于经济增长动力长期不足,致使社会和宗教的冲击火星四溅,极端宗教势力借机猖狂制造尖锐矛盾,不时爆发骚乱等极端事件,社会平衡结构面临解体,局部领域冲击社会稳定的基础结构,并蔓延到地区性经济同盟体。英国6月的全民公投结果导致的脱欧冲击波,不仅使英国执政党和在野党更替,而且至今余波不止,正深刻影响着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政局分野。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三期叠加”风险隐现,政策回旋的余地和空间缩小,政策的精准调控需要高超的驾驭技巧。地产大佬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美国大选中胜出,其组阁班底有意复苏美国制造业,有提升贸易保护主义。今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给中国经济赢得更多更大的国际发展机遇,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仍面临各种艰难曲折。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还得去攻克重重艰难险阻。

  在激流滚滚,暗潮汹涌之下,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能在险中求胜,险中趋稳,这不仅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韧劲,还在于经济政策的灵活应变,决策者有勇气而不胆怯,政策有定力而不摇摆。这显示政府对当前经济运行的认知越来越深刻、对各领域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宏观调控框架越来越全面。由此,把握经济有方向而不退缩,管控风险有手段而不扩大,这就确保了已驶入深水区的经济巨轮能行进在正确的航道上。

  具体说来,中国宏观经济能顺利避险而行,在两大方面表现特别突出。

  首先,决策充分的前瞻性和超前量。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就预计到2016年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困难,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力争通过主动作为,提前应对,把企业和地方过高的杠杆率降到相对合理的程度,增强经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这里又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一提。

  其一,选择重点行业主动去产能,以减轻经济主体过重的负担,为主导企业增强活力奠定了基础。现在,年内钢铁4500万吨、煤炭2.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煤炭、钢铁价格正呈回升之势,虽然内中有行业性周期反弹的因素,但不可否认去产能所发挥的市场纠偏作用。在煤炭、钢铁等高耗能领域主动推进去产能,有序化解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风险点,不让这些领域的风险失控而泛滥,既防止了风险爆发威胁宏观经济稳健运行,也防止了风险穿透影响这些行业的稳定就业。此外,通过中央财政的大额转移支付,还启动了大东北区域过剩产能的技术改造。不仅有效化解了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且变不利为有利,为老工业基地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

  其次,选择居民家庭加杠杆去库存,引导房地产价格运行方向,吸引城市中产家庭持有资产的兴趣,从风险较大的房地产项目贷款转变为优质的住房贷款,这一转变相对达成了偿还债务的结构优化,促使银行贷款的违约率大幅降低,实现了风险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减成本的各项政策性举措也在稳步推进,除了政府层面主动的“放、管、服”,还在金融、财政、社保、税费等方面启动了联动性改革,以减轻市场主体的整体负担,使之能在市场中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全球评级机构标普认为,中国降杠杆成效显著。

  为了平滑经济周期的不利影响,决策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是2016年决策弹性的主要特点。这体现了决策的充足弹性和韧劲。

  统计数据能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问题。以7月至9月数据为例,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占总贷款的比例103%,通常中长期贷款是住房按揭贷款,表明房地产占用了过多的信贷资源,对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产生了挤出效应。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487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5286亿元,占总贷款的比例为56%,说明随着房价的暴涨,居民贷款的意愿快速走低,家庭加杠杆能力大幅下降,“刚需”被挤出的市场效应显现。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2万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增加5741亿元,占总贷款的比例为47%。说明居民已无力再加杠杆,房价上涨推动力趋于衰竭。虽然房贷总量依然增长,但增幅已渐渐走平,而比例由103%到47%,相对数降幅惊人。

  2016年最后一个季度,防范一线城市房价疯涨风险的政策迅疾出手,以北京为代表的“9·30”房地产调控应运而生,到上海“11·28”调控房地产的政策,调高首付款的比例至35%。政策由支持房地产的适度繁荣迅速转变为冷却市场。

  在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地产调控思路又有了重大突破,不再拘泥于原先的需求型调控,而更加注重房价高涨的本质原因,提出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其中根据流动人口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和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两条从土地供给角度提出了调控房地产的新思路。这为房地产决策定了调,也为一线城市的房价调控提供了依据。有了持续收紧的限购措施,实体经济就能得到更多资金支持,宏观经济抵御风险能力将更强。

  (作者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统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