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柏瑞田汉卿: A股量化投资渐入佳境

  田汉卿精彩观点:

  1.“2008年之前,欧美的许多量化对冲基金都坚持静态的量化投资,投资过程忽略市场的变化,对量化模型的修改有限。如今,很多量化团队都已经不再顽固地坚持这一点,而是走向了动态量化投资的方向。”

  2.“打个比方,现在的多数情况下,量化投资者像是工程师埋头建造一幢完美的大厦,他们不太在意周围的环境。但真正的高手,是仍会以投资家的眼光,根据市场情况,来设计和改造这座大厦。”

  ⊙本报记者 弘文

  2016年初以来,A股市场进入“新常态”,种种波谲云诡而又反常的走势,让主动型的投资策略遭遇考验。于是,大量嗅觉敏锐的机构资金迅速涌入量化投资领域,目前全市场涉及量化策略的公募基金已超过200只,私募产品更是数倍于此。各种出身的投资团队纷纷涌入这个领域,导致过去一年间量化团队的数量迅速增加。

  领军业内资深的量化投资团队,华泰柏瑞基金的副总经理田汉卿对于当前行业有独到的认识。她认为,在量化投资发展初期,量化投资管理人的快速大量涌现是很正常的,国内市场有效性较弱,量化投资可摘的“矮果子”较多,量化投资整体的收益也应该会不错。但是,如果大量资金在短时间迅速涌入一些量化投资策略,触及这类策略的容量上限,会使得这些量化投资策略较快度过“摘矮果子”的初期阶段,进入筛选和淘汰期。

  “未来量化策略产品的业绩将逐步分化,当市场里较为容易捕捉到机会都被充分挖掘后,团队有否过人的策略积累和投资风控能力,将决定它管理产品的业绩。”田汉卿分析到。

  惊心动魄一年间

  2016年,A股市场经历了年初熔断,年中的成长股行情和下半年的风格骤然切换,年末的资金面大震荡。反常的市况,让无论是量化投资还是主动策略的基金都备受考验。

  严苛的“考场”,也让一批投资能力和风控能力俱佳的基金在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

  从2016年初至2017年2月底,累计过去14个月的收益看,尽管全程经历指数熔断的艰难市道,但华泰柏瑞量化团队旗下的各类指数增强型、量化对冲基金与专户产品均获得不错的正收益,各产品战胜同期全收益基准指数9%~20%甚至更多。而且,华泰柏瑞的量化产品一直保持着非常突出的月胜率和回撤数据,这在内行机构眼中,是最体现量化投资功力的指标。

  另外,最新的银河证券基金评价报告显示,当下市场上采用绝对收益目标的20只对冲策略基金中,华泰柏瑞量化绝对收益和华泰柏瑞量化对冲的短期和中期收益都排名靠前。尤其是2017年年初至今,两只基金的额收益率分别达到了2.49%和2.21%,分获对冲策略基金冠亚军,展现了很强的绝对收益获取能力。而旗下五只主动量化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回报超过了6.5%,在全市场量化基金中名列前茅。

  上述产品就是由田汉卿带队的团队管理的。作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高端金融人才,田汉卿曾在2004年到2008年参与管理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基本面量化对冲基金之一,巴克莱全球投资主动量化投资基金的“亚洲除日本巿场中性基金”,她直接管理时间最长的中国香港巿场中性策略在2005至2008年4年间获得了年均30%左右的累积收益(费前)。尤其是直面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让她在应对市场意外波动时,有更多的经验和成熟手法。

  华泰柏瑞量化投资能够在过去几年脱颖而出,田汉卿透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借鉴海外投资经验,团队始终坚守最为擅长的基本面量化选股策略,并不断丰富和优化。目前团队量化模型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备选Alpha因子,上述因子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分散策略风险,争取更加稳定的业绩回报。

  另一方面,华泰柏瑞的量化投资也特别重视投资风险控制。其特点是拥有贯穿投资流程始终的风险控制各环节,对不同风险采用不同的风控工具予以控制,强调纪律性的投资流程和交易清单的自动生成减少操作风险。

  在田汉卿看来,风险控制和业绩表现是和谐统一的:“华泰柏瑞的量化产品并不追求在某一刻的爆发性业绩增长,相反我们通过分散化、组合式的策略来控制整个基金的风险暴露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基金业绩的稳定持续增长。”

  在这样的投资理念下,即便是在饱受掣肘的2016年,面对期指流动性受限和大幅贴水,华泰柏瑞量化绝对收益依然凭借科学的模型和负责任的运作,获得了4.30%的正收益,在15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1,与此同时,团队管理的5只主动量化产品全部获得27%以上的历史累计收益,齐齐进入同行前1/10。

  “容易摘的果子还可以摘得到”

  过去一年间,A股市场的量化投资市场可谓空前繁荣。各种成分、投资背景的投资团队纷纷以“量化+”的旗号进入市场发行产品。有的公司甚至创造了当年成立,当年吸引大批机构资金、当年规模暴涨的“市场神话”。

  对之,田汉卿的态度很淡然。她认为,每个成长中的股市都会经历这个阶段——量化投资的爆发性增长。但这个阶段并不会长期持续,爆发之后的持续发展阶段才是关键。在后一个阶段,各家量化机构的投资能力和积累深度将真正拉开差距。

  股票市场的开始总是主动投资占据主流。然后在发展到一定成熟的阶段后,部分机构开始引入量化投资,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和投资主体数量,最终在一个阶段,量化投资和主动投资一样,也进入了充分竞争时期,各种策略逐步进入平稳发展。

  田汉卿认为,在量化投资的初期,市场的无效性使得量化策略的生存门槛并不高。有时候,或许“几个非常基础的量化策略”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这种“触手可达”的投资机会很快会在蜂拥而来的资金面前结束。之后,策略的数量、对量化投资的理解、交易平台的效率,风控的水平将会主宰之后的市场。“而现在,这个市场里,容易摘的果子虽然少了一些,但还是可以摘得到的”。

  “出身”于海外主流量化机构的田汉卿,对A股量化投资的未来有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未来的时代将是量化投资“披沙拣金”的时代,会有一小部分机构能够真正跨过初创期的起步,积累起自己完整的方法和体系,真正进入成熟的投资阶段。当然,这个过程海外也是如此。

  在她的认知度里,就基本面量化而言,是三层境界。最初的境界是,以量化为辅助研究工具,投资仍然做大量的主观选股。这个层面严格来说,还是主动投资的范畴。第二层境界则是彻底的模型投资。这个层次上,基金经理对量化投资的经验已经很充分,各方面的研究、投资瓶颈也突破了,也有了在危机时间坚守的信心,但关键时候的应对缺乏经验。而第三层次则是,经历了真正的危机后,有了完整的方法和经验,能够区分各种情况,及时调整,充分应对。

  “2008年之前,欧美的许多量化对冲基金都坚持静态的量化投资,投资过程忽略市场的变化,对量化模型的修改有限。如今,很多量化团队都已经不再顽固地坚持这一点,而是走向了动态量化投资的方向。”

  聪明的量化投资

  对于下一阶段的市场环境,田汉卿还是抱有相当的信心。她表示,整体来说团队对于股市的表现偏乐观。具体来说,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对于市场炒作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市场可能会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对于此次期指松绑,她认为,这是自2015年股市波动以来,股市逐步恢复到常态化运行的标志性事件,它对促进股指期货发挥其风险管理工具的功能、完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机制、促进整体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保证金比例的下调,放松日内投机开仓手数限制,并下调日内交易费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合理的交易需求,因此预计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和各个合约的持仓量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有助于缓解此前期指交易成本过高、套保对手盘缺失导致的期货价格长期深度贴水等问题。

  更进一步来讲,对于投资者比较关注的量化对冲产品而言,期指市场流动性的恢复将有助于提升策略容量,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贴水的修复会降低对冲的成本,提高对冲效率,从而增强产品收益。

  尽管本次调整仅是对股指期货限制的小幅调整,但市场普遍认为,这是股指期货监管政策趋于常态化的标志,相比实质性的影响,其方向性的意义更加值得期待,而量化对冲类产品作为直接受益于股指期货临时监管政策放松的品种,将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而华泰柏瑞将坚持做自己擅长的选股策略,除非预期市场有大的风险出现,一般不做市场择时。在选股方面,田汉卿也追求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采用比较多样化的量化选股因子(策略),通过严格的投资风控流程来完成组合的管理。

  从事量化投资近十年,她的心得体会是:量化投资基金经理最终比拼的是对于市场的观察和理解。量化投资经理既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市场,也要有自己对市场的基本判断,更要对市场有时会发生的根本变化做足准备。

  “打个比方,现在的多数情况下,量化投资者像是工程师埋头建造一幢完美的大厦,他们不太在意周围的环境。但真正的高手,是仍会以投资家的眼光,根据市场情况,来设计和改造这座大厦。”

  其次更要善于应对。田汉卿说,2008年之后,全球量化投资领域发生了一些根本变化。量化机构相比以往更加强了对市场的跟踪和分析,以及对模型的动态调整,她把这种演变后的量化投资理念称为“聪明的量化”。

  “聪明的量化,会是未来量化投资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