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产中大王挺革:对混改企业应加大松绑力度

  ⊙本报两会报道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领域迈出混改的实质性步伐’,是国家站在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提出的,目的是让这些领域的企业在参与国际化竞争时更具有优势。”全国人大代表、物产中大集团董事长王挺革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股权多元化,打造现代企业制度,是让国企更具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物产中大集团自从成立之初便践行以混合所有制确定市场主体地位,到2015年在浙江省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实现整体上市,再到开启“二次混改”全面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围绕股权多元化和打造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的种种实践,让物产中大集团成为地方国企混改的创新样本。作为先行者,王挺革对国企改革颇有洞见。

  企业越好时混改越容易

  “混改是有时间‘窗口期’的。”王挺革认为,“国有企业只有在发展势头好的时候,民企才愿意入股,一旦市场疲软业绩不振,也不会有民企感兴趣。因此,国企适合在上升或者平稳期的时候积极混改,这就是‘窗口期’。”

  “然而对于国资来说,市场好甚至处于垄断地位的时候,它希望民企入股的动力不足或混改外部压力大。例如上述七大领域,是全囯资领域,需按照党中央要求推进混改,需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王挺革认为:“这就需要国家统筹考虑,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是引入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更好发展。”

  目前,民营资本缺乏动力是混改存在的一个问题。王挺革指出,单一的民企即使参与大型国有企业的混改,也怕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本发言权,惟恐“一股独大”对自己的吞噬,担心参与混合所有制后,体制机制不变,外部股东仍无法通过董事会决策推动企业的市场化运营。

  王挺革认为,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该加大松绑力度、给予充分的市场主体地位,真正把市场机制“引进门”,即实现多元所有者到位,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建立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企业效益正相关的关系,激发企业“想改革”的动力。

  骨干持股而非全员持股

  王挺革认为,全面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实行高管和骨干等持股,实现投资主体股权多元化,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运行的根本和基础。

  “此处并非全员持股,而是针对少数管理层、业务和技术骨干的核心员工持股。”他强调,核心员工持股应在混改阶段进入、规模适中并且中短期不得退出,将其利益与改革及企业长期利益相绑定。他还认为,国企股权结构应该随着企业发展和价值贡献而动态变化,早期人人持股,后来骨干持股,现在应该升级为动态股权。

  从物产中大集团来说,相关成员公司完成混改已有十余年时间,期间的经营业态、发展方式和外部环境以及企业人员构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和员工持股需要进一步优化。为此,物产中大集团提出“二次混改、合伙创业”的新理念。

  据介绍,物产中大集团的“二次混改”蕴含多重意义:一是真正把市场机制“引进门”,从体制机制、人才、资源三个方面的市场化着手,实现多元所有者到位,建立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企业效益正相关的关系;二是加快推动投资主体股权多元化,对全资企业启动股权改革,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引进更多央企、优秀民企参与相关成员公司的改革重组,充分发挥各方股东资源优势。对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企业,优先支持开展高管和骨干等持股;三是对相关公司股权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积极推广基金或有限合伙企业模式,探索设立“深化混改基金”、“持股中心”和员工持股“下翻上”机制,有效解决目前有些充分竞争的国企存在的权责利不匹配、内部管理不规范、管控权力缺乏制约等共性问题,真正激发员工的“二次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