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电重组预期:看产业链不看规模

  □谭浩俊

  全球最大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神华、国内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国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国电电力上周日双双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拟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本周一起停牌。这条消息立马引燃了两者合并成立“中国神电”的市场预期。据悉,如果两者重组成功,将形成一个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的巨无霸,规模超出此前重组形成的宝武集团、五矿集团、中国中车、中远海运等超大型公司。

  就在四天前的国资委国企改革吹风会上,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继续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重组,目前重点是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而这三个领域的央企重组,也是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着重提出的。因此,如果中国神华和国电电力真能重组到一起,那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也可说是国企改革的大突破。

  显然,中国神华和国电电力的双双停牌,引发外界产生重组的想象,并非重组后的惊人规模可以怎样创纪录,而是产业链会如何更完善,进而有效避免煤电之间的矛盾,形成煤电联动的良好机制,避免煤电矛盾造成的资源使用效率下降。还有,双方如何更好地整合煤炭与电力资源,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两家企业都规模巨大、影响力很强、效益也较好,一般情况下,很难走到一起。就算重组成功,格局如何调整,体制机制如何理顺,机构怎么设置,人员怎么安排,也需要精心的研究和认真的谋划。不然,重组就很难产生1+1>2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今年以来,央企连续爆出重磅重组。先有中核与中核建3月17日宣布拟战略重组,后有中轻集团与保利集团拟重组的消息。由于央企绝大多数都产业门类很多,堪称大而全。按照专业化协作要求和市场化竞争需要,这样的企业是很难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因此,如何通过改革与重组,让央企的专业化水平更高、核心竞争力更强,也是此轮国企改革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而中国神华和国电电力之间,显然存在专业融合的空间,可以通过重组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由于中国神华和国电电力尚未做到完全专业化,其旗下也有多个业务板块,如航运、港口、铁路、金融、高科技等,也属于业务比较分散的企业。就算铁路、港口、航运等与企业业务有些关联,但从专业化角度看,这并不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何况,央企中港口、航运等都有专业化企业。所以,能否在重组的同时,进一步整合相关业务板块,把非主业或非专业化的业务板块剥离出去,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然,重组以后的专业化程度仍然不会太高。相反,规模过于庞大,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前些年央企的扩张主要依赖负债,由此,多数央企负重而行,杠杆率较高,隐藏的风险也较大。所以,如何降低杠杆、减少风险、轻装而行,也是央企在改革重组过程中必须闯过的一关。要知道,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国企业杠杆率过高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迫切需要通过降低杠杆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无疑,改革与重组是央企降低杠杆的重要途径。中国神华和国电电力在可能的重组过程中,能否将非主业资产连同债务一起剥离出去,以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是值得考虑的;在推进重组的同时,能否吸引其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民间资本,也是重组后的企业减少负债、降低杠杆非常重要的方面。

  眼下,且不论这两大巨头下一步如何行动,煤电整合、煤电重组都是大势所趋。关键就看以什么方式整合和重组,在整合重组过程中,能否更加突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这需要细细研究和思考。央企重组,不能再围绕数量规模展开,而需立足于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体制机制的全面转型,有效释放改革红利,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

  如果说宝钢与武钢、南车与北车、五矿与中冶的重组,更多还是行政作用下的企业归并,那么中国神华与国电电力可能的重组,则是较为符合市场化、专业化要求的尝试。倘若能重组成功,应能走出一条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供需矛盾的新通道。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