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上市的创业板公司 一季度业绩稳中有升

  ⊙记者 张忆 ○编辑 弘文

  截至日前,2016年以来共有157家公司在创业板IPO上市(下称“新公司”)。据统计,新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整体业绩继续稳中有升,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同比增幅分别达23.49%和19.42%。

  新公司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活力,但少数新公司因行业、季节周期等原因业绩有所下滑。分析人士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创业板包容性正在不断增强,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

  数据显示,2016年,新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0.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12%、17.18%。今年一季度,新公司继续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同比增长幅度达23.49%、19.42%,其中有七成多新公司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长。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新公司每股收益达到0.98元、0.14元,远超老公司0.32元、0.06元的水平。

  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科技含量高或是新公司整体业绩继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有91%的新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47%的新公司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有少数新公司季度业绩下滑或亏损。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第一季度,有30家新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2家亏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受行业周期影响,业绩表现相对较差。例如深冷股份因油气行业持续不景气、天然气价格偏高、能源替代阻力加大等因素,导致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出现亏损。

  二是受季节性波动影响,计算机通信行业、家具行业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相对较差。业绩下滑的30家公司中,计算机通信行业的公司占比超过3成。先进数通、辰安科技、博思软件等公司均由于生产和销售存在季节性波动而出现一季度亏损。从上述三公司历年经营情况看,一季度大都呈现亏损或者微利状态。

  三是受市场开拓或研发投入大等其他因素影响。部分公司报告期内加大了市场开拓和技术、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导致业绩下滑。

  有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理论上,一季报因报告期时间短、季节性因素、不需审计等原因,其参考价值比较低,不一定能准确代表企业整体长期业绩趋势,投资者需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