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双向投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2012-2015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名列世界前五位的国家(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吸引外资稳中求进,对外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投资领域含金量正在不断提升。我国双向投资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对全球投资复苏、世界经济增长及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合起来看,由于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叠加,加快了我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步伐。2015年,我国已实现对外净投资,资本大进大出的格局逐渐成为常态。2016年我国进入了吸引外资提质增效、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阶段。从中长期看,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对外净投资将会成为大趋势,这将让众多需要资本的国家受益。

  下一步,应从战略高度谋划、调整双向投资布局,继续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互利共赢、“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投资规模继续扩张的同时,着力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着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培育提高境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力争形成多元化的境外投资新格局。

  □梁达

  ■

  2016年,中国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空间上,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对外开放由原来主要向东转为向东南西北全方位开放。在内容上,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在贸易投资等多方面贡献了“中国方案”。积极促进经济一体化,推动金砖国家、中国—东盟的发展,推进亚太自贸区倡议,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同时,中国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推动贸易便利化。双向投资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而这仅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部分。

  1.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双向投资基本平衡

  2013-2016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894亿美元,年均增长3.1%;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915亿美元,年均增长21.6%。

  2016年,我国进入了吸引外资提质增效、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双向投资可谓成果不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32.2亿元人民币(折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连续五年居世界前三位,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900家,同比增长5%。吸收外资的质量也不断提高。2016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71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6.1%。

  与此同时,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

  2.全方位开放取得新进展

  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全球经贸合作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均有充分体现。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6.3万亿元,占我国贸易总额比重达25.7%。

  截至2016年末,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56个,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高铁、核电“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与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等国自贸区启动实施。设立上海、广东、天津等11个自贸试验区和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3.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提升

  我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在全球经济制度建设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略。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成功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篮子,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迈出重大步伐。

  4.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

  从对外投资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给我国对外投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12-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8.4%。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全年投资额达1457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创历史新高。

  5.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构建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等11个自贸试验区和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先后设立。2016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比上年增长38.7%;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增长1倍以上。

  6.双向投资促进了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了双向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和贸易相结合,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等。

  一是货物进出口占世界比重继续提高。据海关统计,2013-201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我国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6856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的比重从2012年的10.4%提高到11.5%。2012-2016年,我国进口总额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对外服务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四位,2013年上升至第三位,2014-2016年稳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达6575亿美元,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占世界比重由2012年的5.5%上升至2016年的6.9%。

  ■

  中国双向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既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显示出中国加快推进的“走出去”战略正在取得积极的成效。

  1.双向投资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国际经济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努力实现经济复苏,国际产业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各国与我国开展经贸合作意愿不断加强,对与我国开展投资合作寄予厚望。因此,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走出去”动力持续增强。加之我国企业加大力度转型升级,“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发达国家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有限,跨国公司也继续将资金优先配置在母公司,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对其对外投资影响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各国经济复苏和增长都需要大量投资,不少发展中国家存在资金缺口,外部融资需求普遍增加,由于短期资本流动可能引发泡沫,因此,各国更关注以直接投资为代表的长期资本流入。这些因素都为我国扩大境外投资、增强在全球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提供了巨大机遇。

  2.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了双向投资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传统低成本竞争优势趋于减弱,国际市场需求不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和限制措施明显增多,要重建竞争新优势,必须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顺应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新变化,各有关方面以开放推创新、以开放助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互利共赢、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3.“一带一路”引领作用突出

  我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深化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落实和建设,中国企业在研发、技术、品牌上进行了新的投入,引导国内产业转型和再升级,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多方合作,充分利用经贸往来的先导作用,使中国企业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先行官。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沿线国家对我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2905家,增长34.1%。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出口增长0.5%,进口增长0.4%。

  4.中国企业已具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条件和实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中国资金、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国际产能合作增长强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先进的技术水平、成熟的管理经验,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中国有能力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并推动汽车、高铁、钢铁、电力等产业的发展,扩大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收入比重,更好地顺应企业“走出去”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5.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了双向投资的增长

  中国经济已进入到新的工业化阶段,不仅需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上升到新的水平,更需要全球化配置资源,特别是创新资源。因此,通过对外投资实现经济升级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同时,随着中国资产规模、国内储蓄、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基础条件。

  6.多种政策因素叠加作用显现,营商环境持续改进

  近年来,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实行备案为主的管理模式;积极搭建对外投资合作平台,与有关国家签署相关协议;务实推进重大项目,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工业化伙伴、境外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安排落实优惠信贷、项目融资、出口保险等政策支持;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境外风险防范,维护了我国企业的海外权益。这些政策因素的叠加作用不断显现,为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一个好的营商环境。

  ■

  多种因素表明,未来较长时期,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确立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更多释放企业境外投资的活力,对外投资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走出去”也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据商务部预计,我国未来5年对外投资增速会保持在10%以上,继续保持在世界投资大国的行列。主要依据是:

  1.双向投资面临较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形势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将取得新进展,将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强劲的内部支撑。2016年,中国GDP总量达到74.4万亿元,外汇储备余额累计达3万亿美元。平稳的经济增长、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日益国际化的人民币,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虽然中国吸收和输出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是无论是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和东南亚小型经济体相比,以及与同样经济体量的美国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虽然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但相对于经济总量来看,仍然不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中国对外投资将会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随着“走出去”政策持续推进,配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2017年中国海外投资有望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在未来5年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将进一步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品方面的12个重点领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

  3.“走出去”成为国家战略,为对外投资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走出去”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明了战略方向,政府正在为更多的中国资本“走出去”创造条件,“以开放促改革”,“走出去”发展战略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及个人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这为中国企业与个人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发展方向,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加速。

  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也加快了投资审批制度的改革,在新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新的核准投资目录对境外投资项目大幅松绑。除了少数另有规定外,对外直接投资一律实行备案制,进一步减少了对企业海外投资的行政干预,企业“走出去”投资的自主性和市场化行为将明显增强。

  4.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动力

  预计在未来15年,全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将超过9万亿美元。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动力,也为中国对外投资提供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

  1.要把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在提升“融”的水平上下工夫

  一方面,要以开放引领创新,在开放中推进创新。对照高标准、高水平,深化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更好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海外高端人才,支持更高水平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提升运作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提高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另一方面,要以创新推动更大的开放。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敢走与众不同的新路,敢破不合时宜的制度,探索开放新领域,为推动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压力测试。

  2.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

  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更加注重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程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通过“走出去”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3.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境外投资环境

  要继续简化审批,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营造良好的境外投资环境;提升政府、中介组织服务水平和能力,支持企业境外投资;鼓励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率先投资,取得经验后再引导民营和中小企业境外投资;将境外投资与货物和服务贸易、劳务输出、工程承包、对外援助结合起来,加大对境外投资的带动作用。

  4.加强境外投资促进工作

  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评估境外投资所面临的新风险,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制定应对措施。深化对主要投资国利用外资政策研究,建立包括外交部门、商务部门、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在内的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信息收集机制,为国内企业提供合适准确的投资信息。完善我国境外投资商会等自治组织,发挥其在处理和当地政府社团等关系、协调我国境外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5.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

  要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我国企业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

  6.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专业人才

  要围绕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保障机制,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力度,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有效提高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引入国际化人才,明确部分高校作为企业“走出去”的对接院校,重点培养相关语言类、贸易类、法律类等专业人才。

  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及其增长速度

(%)

行 业 对外直接投资金额 比上年增长

(亿美元)

总 计 1701.1 44.1
其中:农、林、牧、渔业 29.7 45.0
采矿业 86.7 -20.1
制造业 310.6 116.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5.3 -9.2
建筑业 53.1 18.0
批发和零售业 275.6 72.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6.2 17.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3.6 252.2
房地产业 106.4 17.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22.7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