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量化对冲遭遇追求速效的心理定势


  □阎志鹏

  假设某个量化对冲策略,长期来看某个月赚钱的概率是70%,已是相对不错的胜率。假设某个产品运行两个月,很不巧,都亏了,这样的概率也有9%。此时如要骂娘,那就等于天气预报说明天有70%的概率会下雨但没下雨,而你在骂气象站。

  在沪深股市,改变一个“韭菜”的信仰,三根大阳线足够,改变一个投资私募产品的高净值客户,所谓“成熟投资者”的三观两个月足够。如果大盘涨了两个月,而某个私募产品在这两个月持平或略亏,对不起,不管你的产品是否是完全对冲,不管产品历史业绩如何,也不管量化对冲策略的胜率如何,客气点的投资者会要求赎回,不客气的会骂娘。当市场暴跌或出现巨震,量化对冲产品没有跌,甚至上涨,投资者认为投资经理很牛。当大盘上涨,量化对冲产品没涨,投资者很快就忘了暴跌期间曾经得到的保护,认为这个投资经理太无能!

  不同的策略,无论量化还是非量化,都会有段时间赚钱,或亏钱,或不亏不赚。假设某个量化对冲策略,长期来看某个月赚钱的概率(月胜率)是70%,已是相对不错的胜率。假设某个产品运行两个月,很不巧,都亏了,这样的概率有多少呢?9% (=30%×30%)。此时如要骂娘,就等于天气预报说明天有70%的概率会下雨但没下雨,而你在骂气象站。

  “量化”是一种投资方法;“对冲”是一种风控手段。量化策略一般基于理论,依靠大量的数据进行归因分析并建立模型。分散投资是量化策略的基本原则,量化产品一般不会集中投资某几只或某个板块的股票。对冲指利用股指期货或期权等投资工具来特意减低组合风险的投资。一般对冲是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盈亏相抵的交易。因而采用“量化对冲策略”的产品,其净值走势相对平稳,除非有极端情况,很难在短期内大起大落。

  量化可以不对冲。一些指数增强型基金,就是利用量化的方法选择跟踪,但能打败指数的一篮子股票。但这些产品并不对冲,因而产品总体随着指数的波动而波动。有些量化产品会选择不完全对冲,基金经理根据市场状况,可选择部分或完全对冲。

  对冲的产品也可以不量化。一些以基本面选股的产品,如基金经理不看好大盘,为了在市场下行时保护好投资组合,会选择对冲。

  举个简单例子。通过某种模型选股中信证券,我认定该股未来一年能跑赢大盘5%。现在有两种选择。买入持有一年,不对冲。如未来一年大盘上涨10%,则赚15%(=10%+5%);如果未来一年大盘下跌10%,我亏5%(=-10%+5%)。也可在买入的同时,以做空股指期货来对冲大盘波动风险。一般来说,当股指上涨(下跌),与该股指相对应的股指期货近似同比例下跌(上涨)。若未来一年大盘上涨10%,我的股票端赚15%,但由于做空了股指,在期货端亏了10%,只赚了5%。若大盘下跌了10%,我在股票端跌5%,但由于做空了股指,在期货端赚了10%,总共赚了5%。

  我们无法知道未来大盘是涨是跌,因而“择时”非常困难。我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或涨15%,或跌5%;二是无论大盘涨跌,都赚5%。事实上,如果大盘涨跌概率都是50%,那这两种选择的预期收益是一样的。但风险度不一样,第二种选择没有风险,而第一种是有风险的。

  当然,在现实投资中,量化策略,即使完全对冲,也不是没有风险的。不妨对比一下过去20年,美国大盘股指数与股市中性策略指数的表现。我用标准普尔500指数来衡量大盘股,巴克莱股市中性指数来衡量市场中性策略。如果某投资者在1997年初投资1元钱在标普500指数,到2016年底,投资回报是189.9%。如果他在1997年初投资一篮子市场中性策略基金,20年后的投资回报是183.4%。两者相差不大。

  但投资不能只看投资收益,更要看投资风险。常用的金融衡量风险的指标是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或标准方差。20年间,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15.23%,而巴克莱股市中性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仅3.06%!也就是说,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完全对冲策略投资收益可与大盘收益相媲美,但风险小很多。

  问题是,在沪深股市,持股3至5个月就是长期了,最多一年。如果提20年投资期限,恐怕绝大多数人是难以接受的。要是一个量化对冲基金连续几个月没有跑赢大盘,对不起,bye-bye。

  据上海交大高金私募证券投资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年4、5、6月,我国量化对冲策略平均收益分别为-0.738%、-0.599%和0.573%。普遍亏损的一个原因是,市场“一九分化”现象严重,只有少数行业和个股股价有所表现。

  在这3个月中,上证指数月收益率分别为-2.11%、-1.19%和2.41%。如果一个量化产品是在4月初开始运作,持续下跌了2个月,由于同期大盘跌得更多,很多投资者是没有怨言的。但到了6月,大盘上涨了2.41%,一些基金如打新基金由于底仓购买了不少“漂亮50”股票上涨更多,不少投资者就不淡定了。“这不才运作了3个月吗?”“3个月够长了!我付了管理费,投资了100万,你管理了3个月,居然还不赚钱,还不如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呢!”

  那么,大机构如何呢?不少机构的种子基金和FOF基金要私募出安全垫以保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安全。问及原因,答曰:“我们虽然是上市的证券公司,但我们也是国企!万一亏了怎么办?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啊!”天啊!谁能担保投资只赚不亏?如果连券商这样的专业机构都不愿意承担风险,天底下谁来承担!

  (作者系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