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油画拍卖指导价的 依据是什么


  《灰色游戏》  艺术品投资的金融逻辑  (英)梅兰妮·格莉丝 著  何 凌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8月出版

  ——读《灰色游戏:艺术品投资的金融逻辑》

  ⊙郑渝川

  最近十多年,艺术品投资在我国“火”了起来。无论艺术品收藏与拍卖,还是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资产证券化,都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然而,相比其他热门投资领域,艺术品投资具有透明度低、流动性低、高交易成本等特征。这也使得一些论者坚称艺术品投资纯属骗局。而包括艺术品投资行业从业人员在内的更多人,对艺术品投资的看法,似乎更接近于那是难以把握,服从于艺术品独特的、审美意义上的、无形的属性,同时也服从于投资者的冲动。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艺术品投资,如何分析这一领域及具体交易的价值?英国艺术品投资研究专家梅兰妮·格莉丝是伦敦苏富比学院艺术管理硕士,曾在金融行业从业十年,同时又在《艺术品新闻》担任艺术品市场编辑,一直在报道全球有关拍卖、艺博会和艺术品市场的新闻,对于艺术品投资有着全面的认知与独到的理解。他这本《灰色游戏:艺术品投资的金融逻辑》,系统深入地比较了艺术品与多个投资类别的关系,一步步将艺术品投资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开来。

  若问,艺术品是优质资产吗?这个问题怕不太好回答。艺术品具有独特魅力,年景好的时候,对于某些特定的高知名度艺术家的作品,投资回报会大大超出股票等其他投资的平均收益。但总体来说,艺术品市场规模很小,虽然现存的具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品多达上亿件,但仅有1%在市场上流通,剩余多数则是馆藏和私人收藏。全球艺术品投资的年复合回报率仅为4%,显著低于黄金、葡萄酒、公募或私募股权基金。

  持有艺术品最显著的风险,就是缺乏流动性。特别是考虑到该市场由少数非常强势的中间商控制,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制造出一种不鼓励出售的氛围,囤积精品以待更适合的机会出售,这大大阻碍了艺术品市场的流动性。

  投资者通常对监管会有很强的排斥意识。但在艺术品投资领域,监管的缺失却让许多投资者望而生畏。比如,艺术品拍卖,经销者可以参加自己代理的艺术品的竞投,起到托市的效果,而这在其他投资领域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又如,艺术品拍卖估价不纳入佣金(通常高达25%),佣金却会在交易价格中体现,然后形成对比,以此显示拍卖的成功。

  根据市场的流动性,《灰色游戏:艺术品投资的金融逻辑》将艺术品与其他各类投资品从高到低作了一番比较。首先被纳入对照视野的是,艺术品与股票。现代艺术品投资市场与股票投资市场,都是在17至18世纪的伦敦发展起来的。1801年,现代意义上的股票交易所在伦敦诞生,而此时,佳士得拍卖艺术品已有23年了。1823年,佳士得将总部迁至伦敦国王街现址,“艺术、股票、信息的交换从此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股票与艺术品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流动性,不仅如此,随着证券市场的全球化,股票信息包括各类历史数据,都能较为便利地查询到,而艺术品交易的信息却非常不完整。这也使得参照股票投资的理念和方法,来管理艺术品投资会变得非常困难。当然,仍有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试图将艺术品交易数据化、模型化,比如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部门就在试图加强相关的监管,以期让这一行业变得更加规范。

  无论从哪方面看,将艺术品与黄金类比,都非常贴切:两者的市场价值,都建立在投资者信心之上。两者的共同点还包括,交易费用较高,艺术品交易付给中间商的费用(买卖双方都需支付)相当高,黄金交易也是如此。所以,梅兰妮·格莉丝认为,“对黄金和艺术品交易,这些额外的费用都可以看成它们各自的经销商因为增加了产品的价值理应获得回报。”黄金的定价系统具有风险,但仍比艺术品更具透明性。艺术品的情况更复杂,其价格会受到艺术家个人在艺术史、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该作品在艺术家作品中重要性、作品完成时间(作者创作水平的巅峰期还是起步期或水平下降阶段)、作品保存情况、作品独特性、作品色彩及材质、相关的市场交易事件(有无流拍经历,是否存在较大的赝品风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或许有人会拿葡萄酒来作比较,但葡萄酒市场远比艺术品市场大。被用作投资品的葡萄酒,占流通、消费总量的10%左右,最终也会被喝掉。而今,葡萄酒市场已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的经销、基金体系,其价格指数比艺术品要透明得多。葡萄酒和艺术品投资的共同特征在于,都需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市场常识,比如品鉴葡萄酒的嗅觉、品位、基础知识,欣赏艺术品的学术知识、艺术素养。而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陈年的好酒依然是优质投资品,而艺术品随着艺术市场的潮流涌动,会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

  艺术品与房地产看似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却有相当密切的交集。高端商品住宅、豪华住宅及高端商业地产市场,显然借鉴了艺术品市场的运作方式,而卖家运作出的超高售价,也都建立在买家的信心之上——在市场景气时,买家会坚信交易价格还会继续上涨,拥有艺术品或高端地产都能提高拥有者的社会评价。这就是为什么好莱坞、硅谷、华尔街的冒险家及名流都热衷于投资高端地产及艺术品的缘故。反过来,两者在面临市场信心危机时,也都容易出现相似的风险断裂。作为一种试探,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专门的艺术品抵押贷款。

  梅兰妮·格莉丝在将艺术品与私募股权基金对照时提出,两个领域的市场都存在了几个世纪,却长期沉默,直到最近才渐渐进入公众瞩目的范围。并且,两个领域的投资者都努力避开透明运作,规避监管。随着艺术品投资与私募股权基金的融合,专门的艺术品基金产生了,这增强了艺术品市场的投机性,也加速了艺术品投资证券化的过程。

  近二十多年间,来自日本、中国、中东地区的投资者们,在进入艺术品市场时并没有像他们对其他资产那样,进行过较为深入的调查。梅兰妮·格莉丝显然深知这一点,她觉得如果投资人追求的是拥有艺术品所能带来的社会评价提升、审美愉悦,这样的疏忽倒也说得过去,但如果旨在追求经济上的回报,则这样的投资行为就具有极大的盲目性了。为此,他一再提醒投资人谨慎选择艺术品,并努力理解这个市场的价值属性和与其他领域差别甚大的运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