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拦截3700亿交易额 陆金所升级风控布局长远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中国平安旗下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最近曝出了一组内部数据:两年来已对121万人、226万笔交易进行风险超配提示、拦截,拦截金额已超3700亿元。陆金所为何要主动牺牲短期业务量?

  “互联网金融本质仍然是金融,成败取决于风控。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交易量或短期利润,而牺牲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中国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执行官、陆金所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近日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道出了拦截3700多亿交易额的原委。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及趋严的监管环境,用户规模和业务规模的增长,已不再是陆金所的“小目标”。在提升运营和风控效率的同时,又能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是它进行长远布局需要做好的准备。

  近两年,陆金所一直在通过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I)等前瞻性技术,对投资人进行更精确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以实现更精准的资产与资金的适配。在杨峻看来,要真正做到投资者保护,首先就是要让产品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之间做到适当匹配,而这必须以产品和投资者两端的精准风险评估为基础,即产品服务评级(KYP)和用户精确画像(KYC)。

  这个陆金所内部称之为“秘密武器”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除了包括利用大数据对投资者作出更精确的“画像”(依据多维度指标对投资者进行分类)外,还有对于资产端风险的动态评估、资产和资金的精准匹配及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等。

  近期,陆金所的这一体系有了新突破,KYP与KYC再次升级,即采用金融及技术手段让产品及资产评级覆盖面更广、更具参考价值,投资者评估更加精准,以提升产品与投资者精准匹配效果。

  “除陆金所外,这套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已开始在平安集团内部推广。接下来,还可能走出平安体系,向市场开放,使之成为金融科技新生态的一部分。”杨峻透露,目前,陆金所正就此事与相关方面进行研究与讨论。

  至于为何要将这套体系向行业开放,杨峻直言,金融科技的价值不仅是让投资理财更便捷、更高效、成本更低、流动性更好,而且还应帮助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这正是金融科技极为重要的价值之一。更重要的是,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也是打破资产管理刚性兑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