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与世界

  □迟福林

  ■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形成新动能、新增长。

  ■经济转型升级的本质是创新变革,核心是发展实体经济,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口。从国内看,它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升级带来深远影响,并将明显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国际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全球影响显著增强,它形成的巨大内需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突出亮点;它推动的自由贸易新格局将加快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个历史性转化,需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走上高质量、可持续的新路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国内、国际的双重意义。它在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促进全球的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为全球经济转型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注入新活力。

  经济转型站在历史新起点,要以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中国是一个转型发展的大国。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离不开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的判断。新阶段的经济转型,主要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质量的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历史关节点。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升级呈现历史性特点。例如,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在2017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比达到52.9%,预计到2020年有可能接近或达到60%左右。更重要的是,在服务型经济比重不断提升的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助推产业变革的新动能。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估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消费时代”。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由2016年的57.35%提高到60%以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并进的趋势明显增强。

  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结构下形成新动能、新增长。例如,产业结构升级将倒逼供给体系不断提高质量。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规模有可能从2016年的38.4万亿元增加到50万亿元左右,由此将显著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拓宽新的增长空间。消费结构升级将不断创造增长新动能。13亿人消费潜力的释放,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增市场。初步估算,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可能由2016年的33万亿元扩大到50万亿元左右。更重要的是,13亿人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产业变革、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对中国和全球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城乡结构变革将释放农村大市场的潜能。未来5年至10年,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将形成近百万亿元的投资与消费需求,成为中长期发展的“最大红利”。

  产业变革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全球范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交汇融合,形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能。例如,中国数字经济在过去几年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变革的突出亮点。首先,数字经济加快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当前,涌现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数字技术开始深度融入传统制造业的变革之中,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其次,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创新驱动进程,创新、创业成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估计到2025年,中国信息消费总额将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67万亿元左右。以新经济为重点的产业变革,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以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和科技驱动为主的转变,形成增长的新格局。

  经济转型升级不仅决定增长速度,而且决定增长质量。过去几年,在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有明显进展。未来5年至10年,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以及城镇化结构的变革和升级,仍将带来巨大的叠加效应,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保持在30%左右。

  更重要的是,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例如,新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提升。在2012年至2016年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非农就业人数达到170万人,比在2009年至2011年间多吸纳30万人。随着服务业占比的提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吸纳更多的就业。新增长促进社会结构的优化,未来5年至10年,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可能达到50%以上。新增长降低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初步估算,到2020年,如果服务业占比不低于55%,能源消耗量有望下降14%左右,二氧化硫(SO2)有望减排18%左右。由此,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与环境治理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场深刻变革,要按照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转型升级的本质是创新变革,核心是发展实体经济,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以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是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聚焦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例如,要推动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快产权保护制度化、法治化进程,以形成稳定扩大民间投资的良好制度预期;要按照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按照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要尽快形成保护企业家创新创业收益的制度安排,以激励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身创新创业。

  以打破垄断为重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现实需求,是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振兴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例如,要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创新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取得新突破;要破除服务业领域的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垄断,释放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要完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机制,形成维护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实质性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

  以监管方式创新为重点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总的看,经济运行中经济金融风险的形成和积聚,与政府的监管体制相对滞后、监管不到位有关。防止各类经济风险的发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需要加快推进监管方式创新。例如,尽快实现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过渡,建立综合性金融监管体制;尽快形成统一的国家反垄断体制,强化反垄断的权威性、统一性,建立既适用于内资又适用于外资,法治化、规范化的反垄断体制;尽快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形成与全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经济转型与扩大开放相融合,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扩大开放直接融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双向影响显著增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从主要依赖于资源要素投入走向主要依赖于科技创新,需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球经济复苏与经济增长,又需要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推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赢得国内发展与国际竞争的主动,使中国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新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建设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动力、新平台。中国进入发展新时代,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开放,重在加快形成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互济开放的新格局。例如,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沿线国家带来大量基础设施投资,而且能够明显降低各区域之间的贸易成本。未来5年到10年,打通“一带一路”在陆上、海上、空中的贸易流、物流、资本流、人流、信息流通道,形成放射性、网络化的互联互通布局,将加快建设连接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济大走廊,提升贸易物流便利化水平。实践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基础设施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已超出基础设施投资收益本身,它将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加快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预计到2020年,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将由2016年的18%提高到20%以上,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开放转型的突出特点和重大任务。要推进服务项下自由贸易进程,需要从不同区域的特定优势出发,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旅游、健康、医疗、文化、职业教育等服务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要推进服务贸易的双向开放进程。一方面,中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高国内自贸试验区水平,在某些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一方面,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需要扩大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包括环保等高技术市场的开放。加快服务贸易的双向开放,有助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的大市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有效对接。这将裂变出巨大的能量,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和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活力。

  以务实推进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为重点,坚定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务实推进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又是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重大战略。例如,面对全球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主动推进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重点突破,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努力实现自由贸易的新突破,不断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口。赢在转折点,以转型赢得未来,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务实选择,也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贡献。从国内看,它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升级带来深远影响,并将明显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国际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全球影响显著增强,它形成的巨大内需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突出亮点;它推动的自由贸易新格局将加快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