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机构频吃罚单 强监管趋势确立

  ⊙见习记者 魏倩 ○编辑 陈羽

  收紧牌照之外,央行对存量非银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

  12月13日,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一口气开出6张罚单,卡友、杉德、通联等支付机构被罚。此前两日,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也开出5张支付机构罚单,原因都是违反支付业管理规定。上述两地均为首次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据上证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分支机构对辖内支付机构已开出将近百张罚单。其中,央行上海分行开出罚单最多,今年以来已开出45张罚单。

  近两年来,监管部门以罚单形式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似乎已成为常态。有支付机构业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这种惩罚方式肯定有用,特别是年末续牌之时,有警示作用。”

  支付机构频吃罚单

  随着严监管时代来临,监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机构开启“罚单”模式,对支付机构也不例外。

  上证报记者通过对央行各地分支机构官网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梳理发现,上述近百张罚单中,有几家支付机构被罚金额超过百万元人民币。

  据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12日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被罚140万元,同时1名责任人被罚13.5万元。被处罚理由是该分公司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还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而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因其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285696.89元,并处以罚款人民币150万元。

  记者注意到,部分支付机构还多次“吃到”罚单。比如杉得支付、通联支付、中汇电子支付、随行付这几家支付机构已是罚单常客。其中,中汇电子支付和随行付各自累计被罚7次。

  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央行对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约为25张。与之相比,今年罚单频次和范围明显高于去年。“今年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明显升级,尤其是最近,可能与检查收尾有关。”上述支付业人士表示。实际上,从今年6月的牌照续展情况来看,已有8家支付机构续展牌照失败,原因就是多次违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央行还没有开出超级大罚单,而去年有支付机构罚单金额高达4236.9万元。

  强监管趋势确立

  这些年来,非银行支付机构急剧膨胀的同时,在备付金、结算、“二清”等方面出现违规,行业乱象频现。去年以来,央行不仅收紧牌照发放,严控市场准入,同时开始清理和整顿存量机构的各种违规行为,将日常行为纳入监管之中。

  从央行上海分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以及长沙中心支行等今年开出的罚单信息来看,罚单没有公开详细的被罚依据。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主要问题就是违反备付金管理相关规定、违反银行卡收单、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正是监管整治的重点对象,且监管也在进一步升级。记者获悉,央行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7]217号文),加大对无证支付机构的整治和处罚力度,剑指“聚合支付”等问题。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已摸排确认的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机构有243家。目前无证机构主要与持牌机构以“聚合支付”方式为商户等提供服务,出现二次清算和资金池问题。

  从监管下发的通知内容和频繁开出的罚单来看,强监管趋势确立,目的在于整顿市场,进一步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行为。近期,分管支付的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要借对外开放东风,进一步扎牢政府监管的制度笼子,对支付业务全覆盖,对违规行为零容忍,不管是哪家机构违反监管规定,坚持有反必查、有查必罚、罚必从严,培育敢于监管、勇于出手的监管精神,营造合规光荣、违规受罚的行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