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傅帆 详解300亿上海科创基金投资之道


  上海国际集团总裁 傅帆

  ⊙记者 李兴彩 ○编辑 全泽源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滋润与助推,美国硅谷与大量创投的共生共荣就是典型案例。肩负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使命的上海,显然不会忽视资本的力量,规模达300亿元的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下称“科创基金”)9月份在上海应运而生。

  “目前我们一期基金已超额募集完成,并初步确定了几个投资标的。”主导该基金创设的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傅帆日前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了最新运作情况。他强调,上海国际集团将坚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目标,将市场化原则和马拉松精神融汇到科创基金“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构建创新能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募资:看似难实则不难

  “科创基金设立的初衷就是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傅帆开门见山地介绍,为了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市政府希望上海国际集团发挥其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以市场化的手段,通过母基金的二次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脱虚向实”,来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科创产业集中。

  在一般人看来,这样带着明确行政任务的基金,想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募到巨额资金可能并不容易。毕竟,该基金不以追求回报率为最高目标,而注册在上海的私募超过1万家,围绕科创主题的基金也达到100多家,科创基金与他们相比,有什么核心优势与吸引力?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上海国际集团完全依靠市场化手段,短期内就完成了首期基金的募集。“我们没有采用政府召集专题会议、下达会议纪要或红头文件等传统手段,而是凭借集团以往的运作经验和有效沟通,各大国资集团都对成为科创基金基石投资人表现出强烈的意愿,事实上我们收到的意向出资远远超过目前首期封闭的65.2亿元。想进来的还有不少民营资本。”傅帆回忆道。

  傅帆解释说,上海国际集团在产业基金领域拥有辉煌的战绩与品牌优势,科创基金虽然是为科创中心建设“量身定制”,但是在基金全生命周期上采用了市场化运作方式。

  作为上海市的国资运营平台和金融国资平台,上海国际集团先后主导了金浦、国和、赛领等第一批产业基金的发起和募集,集团累计出资额达到4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180亿元。这些资金切实地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上海国际集团今年又推出了首期规模为50亿元的国方母基金。

  在9月份举行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上,科创基金的管理人——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首期基金65.2亿元已经全部认缴,基石投资人包括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国际信托、上海港务集团、国泰君安、张江高科等。

  傅帆介绍,未来科创基金将引入更加多元的社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金融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以及产业资本,希望借助其在产业领域的优势,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同时探索混合所有制资本结构,进一步提高科创基金的市场竞争力。

  投资:看似易实则不易

  首期募资迅速到位,科创基金是不是就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了?事实上,“花钱”并不易,作为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专属基金,科创基金的投资是有边界的,是带着镣铐跳舞。

  从形式看,作为一只母基金,科创基金80%的资金是投给各类创投基金的,20%的资金可以直投到具体项目。

  傅帆表示,围绕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科创基金将聚焦上海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重大战略项目和重要承载区,重点投资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构建以上海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的创新投资生态系统和资源整合能力强、辐射带动效应大、运作规范高效的投融资平台。

  由于科创基金背景强大,各路创投都希望能获得科创基金的“加持”。“上海的创投基金很多,符合我们基金定位的还真不少。但我们还是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量化选择标准,标准多达80多条。”傅帆说。下转7版

  (上接1版)具体到投资决策,科创基金采用“股东会—董事会—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分级授权机制,对基金投资事项进行决策;其中,在6人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中,分别由基石投资人、管理团队提名3人,以充分地发挥管理团队和来自不同领域的基石投资人代表的专业优势。

  在紧张有序的规划下,经过前期与张江科学城、上海仪电、德同资本等多家知名企业集团和产业基金的洽谈,以及管理团队和市场优选的财务尽调、法务等专业中介机构的努力,科创基金已完成第一批子基金项目投资决策,一个是20亿规模专注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和节能环保的子基金,另一个是7亿规模的专注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的子基金。

  “直投项目我们会先跟随子基金投资。未来规模上去后,可考虑组建直投团队。”

  傅帆透露,科创基金已经储备了30多家知名基金管理人的项目。“明年初步计划投资15至18个子基金,15到20亿的出资规模是有把握的,我们小步快跑。”

  管与退:大道至简不离初心

  采访中,傅帆一直强调团队的组建与投资理念之磨合。他认为,确立好“四梁八柱”这个“道”之后,后面就是技术问题了。

  傅帆介绍,不管是项目来源、投资决策、项目管理,还是对团队的激励考核,科创基金全部采用市场化的机制来运行。“我们还通过管理团队强制跟投的方式,来约束管理团队、保护投资人利益。”

  坚固的“防火墙”是稳健投资的保障。科创基金在投资大类配置上也构建了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对信息技术等四大重点投资领域通过行业研究确定投资上限,自上而下控制组合风险,对每个子基金的出资原则上不超过该基金总额的20%。

  大道至简。在傅帆看来,对科创基金的投资、管理可归结到一个点:不忘初心。“投资就是一场马拉松,秉承初衷,用实力说话,更要量力而行,才能跑得更远、跑得更久。”酷爱跑步的傅帆用马拉松来诠释自己的投资风格和理念。

  退出是所有基金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科创基金的退出渠道,傅帆坦言,上海国际集团充分尊重基金运作的市场规律,为科创基金设计了“3+4+3”相对较长的投资周期,同时集团正积极研究专事LP份额转让的二级市场基金,扩大基金退出渠道。

  傅帆认为,作为国资,尤其是科创基金,不管是“投”还是“退”,都必须以落地上海、发展产业大目标为前提,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展开,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回报。

  “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而来。”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