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机构突然火起来 助贷平台急求牌照盼“捡漏”

  ⊙记者 魏倩 ○编辑 陈羽

  不入主流金融机构“法眼”的融资担保机构,近期却被第三方助贷服务平台盯上了。

  上证报记者昨日独家获悉,春节前夕就有助贷平台四处寻机购买融资担保牌照。其中的原因在于,现金贷监管新规要求,助贷机构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须有担保资质主体做增信。而融资担保机构几乎是这些助贷机构仅有的选择。

  助贷机构急寻牌照购买机会

  “我们年前就去北方地区的一家融资担保机构做了尽调。”一家第三方助贷平台的受托方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平台想收购一家融资担保公司,委托他们做尽调,主要调查这家公司业务开展情况,如是否存在大量坏账。

  据悉,春节前后,不少第三方助贷平台和部分头部网贷平台四处寻机要买融资担保牌照,原因主要与现金贷整顿新规(即《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业内称“141号文”)有关。该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助贷平台合作,不得由无担保资质的主体来提供任何形式的增信。金诚同达律所合伙人彭凯表示,制定中的针对助贷机构的单独监管文件,也必然重申这一点,就是要求回归助贷本源。

  “助贷机构展业要配套提供增信措施,融担是仅有的选择。”彭凯解释说,保险公司合作难度大、意愿低,且属于外部合作,助贷机构掌控力弱。他还透露,一些头部助贷机构光有一家融资担保公司还不够,因为业务有10倍杠杆限制。

  融资担保机构设立有一定门槛: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且为实缴货币资本,经当地金融办批准后,方可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部分省市还提高了新设机构门槛,如安徽省的注册资本要求是1亿元。根据2017年10月下发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业务符合监管规定条件的倍数可以放宽至15倍。也就说,能开展多大规模业务主要取决于资本实力,譬如注册资本为1亿元,最高担保规模在15亿元。

  除了保证业务合规,助贷平台还看重融资担保机构的坏账可对外处置。也就是说,融资担保这块牌照既能解决助贷业务合规问题,又能给坏账处置周期增加一个缓释地带。

  行业阵痛:大量机构被摘牌

  所谓融资担保,是指担保人为被担保人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的行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至今已有25年,是主流金融行业的重要补充力量,其信用增级、资金杠杆、风险管理等功能,对普惠金融有着重要意义。

  在行业发展初期,融资担保主要是政府性机构,后来审批权限下放至地方层面,民资大量涌入,数量猛增。发展至高峰时期,全国有近9000多家融资担保机构。该行业盈利主要来自担保费收入,靠规模累量,因此,在保余额不断攀升。

  然而,粗放式的激进发展之路在2013年被按下“暂停键”。自2011年开始,担保行业高管“跑路”、代偿风险集中爆发、违规放贷、超额担保等乱象频出,2013年各地方监管部门开始集中清理规范,同时严控数量,也提高了新设门槛。

  据记者了解,在监管整肃下,大量融资担保机构被动或者主动被摘牌,机构数量直线下降,行业进入阵痛期,分化十分明显,也越来越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主。

  由于监管整顿、行业发展受限等多个因素影响,大多数省市的民营融资担保牌照含金量并不高。上述人士称,收购一家注册资本1亿元左右的融资担保公司也不算贵,价格大概在600万元至700万元左右。此外,定价主要是根据公司注册资本、当地监管态度或审批难度、能否介入央行征信等条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