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复杂决策的奥秘——读《远见:如何作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




  《远见》  (美)史蒂文·约翰逊 著  陈召强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1月出版

  洞穿复杂决策的奥秘

  ——读《远见:如何作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

  ⊙卢 扬

  不少人可能都听闻过这样的“奇人”,他们做错了生活中的每一个重大决策:大学里念的是既冷门生僻,又让自己讨厌的专业;毕业后跨进了夕阳行业;该做买房决策时一拖再拖,错失良机; 好容易下定决心自己创业,又错过了风口,只能捡别人剩下的“残羹冷炙”……当然,要真像上面所说的“倒霉蛋”这样,做错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决策,也确实不容易。但要保证一直都能做出正确决策,又确实不简单。君不见,有好多高智商、高学历、高情商的人,在该买房的时候没有出手,或是在不该卖房时卖出了房产,在不适合创业的环境下创业,最终后悔不已。

  美国科普作家、媒体理论家史蒂文·约翰逊所著的《远见》一书,就是意在教会人们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作出对自己未来有利的决策,而不至于落入屡战屡败的人生境地。

  事实上,正如很多杰出的决策学家告诉我们,决策能力与人的智商、情商完全不同。有的人,他可能特别善于学习,日常工作也做得很出色,得到上司和同事的赞赏,但这样的人却不一定能做好自己人生或者是企业前途的重大决策。

  那什么是决策能力呢?它就是你在关键时刻能不能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决策能力强的典型历史人物,就是汉高祖刘邦。他在带兵打仗和治国方面的业务能力都比不上专业人士,但他确实是一个好领导,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高超决策能力。

  这样的一种能力,听起来颇有点神奇,以至于很多人都会误以为它和智商类似,基本是纯粹出于天赋。但现代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决策学科的研究都表明,决策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而完善的能力。

  可是一般人为什么普遍不擅长决策呢?根本原因还在于,人们其实缺少做决策的机会。当然,一些简单的判别能力,几乎人人都有。比如有两个东西让你选,一个既便宜又好用,另一个既昂贵又不称手,那人人都知道应该选哪个。但那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决策。所谓“决策”,就是要在面临“两难”,甚至“三难”、“四难”的时候作出选择。比如,一个东西便宜但是不好用,而那个好用东西却很贵。又比如,有一种方法能解燃眉之急,但却对长远发展不利,另一种做法倒是能立足长远,可是对眼下提出了很高的挑战,那么你愿意熬过当下的困境吗?这时候,应该如何取舍,这就是“决策”。

  在19世纪之前,纽约曼哈顿岛有一个叫作集水池的地方,当时的绘画作品显示,它是一个风景宜人的所在,人们喜欢在那里感受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惬意。但随着商业社会的急剧发展,集水池一带的田园风光遭到了破坏,污染遍布整个地区。最终,纽约市议会作出决议,把这个数百年来为曼哈顿居民提供淡水资源的池塘埋入地下。从此,纽约人再也见不到集水池的淡水泉眼了。由于早年生活在集水池中的生命体遗留下了大量有机物质,随着生物质的分解,那些建在被填埋的集水池上面的房子开始下沉,并散发出腐臭味,富人纷纷逃离这一地区,此地沦为美国最有名的贫民窟:五点区。

  在这个不幸的例子中,纽约当局早年作出的决策,无疑是一个影响极其深远的复杂决策,直到二百余年之后的今天,纽约人仍在承受着当年决策失误的代价。不过今天的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过去的错误。因为,今天的决策理论,汲取了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它所构成的框架,能极大地帮助人们做出审慎的长期决策。事实上,决策在本质上就意味着预测较为长远的未来,而这是一种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能力。

  是什么让复杂决策那么具有挑战性呢?195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司马贺,是最早揭示出“复杂决策”之“复杂性”奥秘的人。在他看来,古典主义的经济学模型要求人们在做“理性选择”之前,拥有一种全知全能的视角,并且还需要在整个决策过程中,以及决策之后,对所有的事情都能保持如决策者所能预料到的那种确定性。但事实上,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办到的。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成为全知全能者,更何况,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哪怕只是追求相对的确定性,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首先,复杂决策涉及多重变量。例如一个很经典的决策命题:“请在一定得到900美元和有90%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的选项中作出选择。” 在这个命题中,哪怕给定的概率已经非常精确,但我们仍然无法把所有影响概率的因素罗列出来。退一步说,即使我们能够穷尽所有因素并罗列出来,也无法准确预知,这些影响因素各自将在何种具体条件下,对整个事情起到怎样具体而微妙的作用,各种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而正是这些无法精确衡量、准确定义的存在,导致了决策困难。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做好复杂决策呢?显然不是的。在《远见》这本书的作者看来,虽然复杂决策所需要的“全谱”分析似乎超越了人类的能力,但你还是能够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挖掘事物的变量,尤其是关键变量,而不是单纯听从本能从你体内发出的声音。

  简单地说,不同于人们日常需要作出的众多简单决定(比如选择哪条路通勤,购买什么食材做饭等),复杂决策会涉及以下三个步骤,它们皆可谓艰难选择时的独特挑战。首先,需要绘制一幅尽可能准确的、包含所有变量的“全频图谱”,列出所有可行的潜在路径。其次,基于互相作用的变量,对所有的路径可能带来的结果进行具体预测。最后,依据整体目标,对各种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权衡,最终做出决定。

  要执行好以上这些步骤,显然并不容易。并且因为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况且在实际决策时,事物在每一个细节的差异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决策,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该书的作者提示我们,在进行决策的整个过程中,有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首先,要尽可能地消除决策盲点。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作者在书里举了华盛顿的例子。在保卫纽约城的时候,华盛顿把军队部署到了各条交通要道上,准备与英军展开决战,却唯独忽略了一条能够直插美军军营侧后方的小路,导致整个纽约城全线失守。作者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决策前一定要尽可能地收集相关信息,摆脱偏见和直觉的控制;尽可能作出全面、详尽的研究,打开不同的视角,看看它们各自会将我们带向何处。另外,备选方案的数量,与决策成功之间往往有着直接的关联。多几个可靠的备选方案,就会增加不少的成功概率。

  其次,我们需要认真计算风险。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计算风险的目的,主要不是让你了解和思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是要让你明白,一旦风险发生,后果将可能多么严重。在很多事情上,用概率的方法思考,未必是有用的,因为虽然事情发生的概率极小,可是一旦发生,后果将是无法想象地严重,就像今天我们熟悉的所谓“黑天鹅事件”那样。所以最为谨慎的做法就是不要盲目相信概率,要尽可能不做冒险的决策,哪怕坏事发生的概率非常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我们需要减少不确定性。当然,作为凡人,不论你多么富于远见,调查得多么详实、周全,设想得多么周密,又是多么地善于预测未来,都不可能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因为你不可能掌控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对决策和事情结果的不利影响呢?显然,你不能只关注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你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一旦你有了这种想法,就很容易被自己误导,一厢情愿地认为,事情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从而忽略了可能性相对较小,或者你不太喜欢的那种可能。此外,你还应该尽可能选择能给自己留下转圜余地的决策。在这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上,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出现完全出乎你意料的事情。假设你作出了一个没有任何更改余地的决策,一旦遇上变化,打你一个措手不及,你就会非常尴尬,极容易没有任何办法让自己脱身。事实上,根据决策专家们的计算,那些决定了就不能更改的方案的收益,总体上不如那些尚能变更的方案。

  当然,每一个决策者都是不同的,他们面临的处境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作者在该书的结尾处给出的最后一条建议是:“在做如此重大的决定时,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牢记两点:等待,以及重新思考一切。无论哪种方法看起来最有效——这取决于我们独特的处境以及我们自己独有的思维习惯和才能——有两点通常都会让我们受益,那就是时间和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