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强化基础材料创新 赋能“中国创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 彭寿

  彭寿建议,加速推动重点基础材料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由行业优势企业联合高校以及重点实验室、国际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实现我国基础材料由“单一创新”向“共性创新”的转变,加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张问之 ○编辑 吴正懿

  “‘十四五’时期,加快基础材料创新发展,对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寿说。

  作为在材料科研与产业一线工作近40年的科技工作者,彭寿提出的多份建议直击行业发展痛点:强化基础材料创新,赋能“中国创造”;加速绿色材料建筑应用助力碳中和;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通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等。

  基础材料创新夯实制造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到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需求愈发迫切,对基础材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彭寿说,基础材料量大面广,是我国制造业赖以发展的基石,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基础材料产业存在原始创新不足、支撑保障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他建议,将关键基础材料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给予资金支持,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突破,增强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保障能力,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强根固本”。

  “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他建议,加速推动重点基础材料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由行业优势企业联合高校以及重点实验室、国际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实现我国基础材料由“单一创新”向“共性创新”的转变,加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这正是近年来我国显示玻璃、碳纤维、玻纤、超级钢等基础材料,得以逐步实现并跑、领跑的秘诀。以玻璃新材料产业为例,围绕国家关键基础材料发展,科技部2016年批准设立“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和盖板核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凯盛科技集团牵头开展研发攻关,成功开发出了国内首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世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保障了我国信息显示产业安全。

  在彭寿看来,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他建议,鼓励引导上下游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加大支持关键材料在下游的认证和应用,对下游导入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实现“好材能用、好材敢用”,打通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绿色材料建筑应用助力碳中和

  “建筑行业节能减碳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彭寿表示,对于大家关注的“碳达峰”“碳中和”,他亦从行业出发,带来了“加速绿色材料建筑应用助力碳中和”的建议。

  他介绍,我国建筑面积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每年仅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碳排放”就达到21亿吨,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是名副其实的碳排放“大户”。由此,绿色建筑成为低碳减排的重要抓手,而绿色材料则是绿色建筑的引领支撑。

  由此,彭寿建议加速制定发布绿色材料应用专项政策与国家标准,要求既有建筑改造使用节能玻璃、发电玻璃、储能等绿色材料,明确新建建筑碳减排指标,加速实现建筑从“高能耗向低能耗、正能耗”转变,使“材料先行”转化为“应用领跑”。

  在他看来,示范引领是发挥绿色材料应用“乘数效应”的关键。他建议加快智慧能源试点城市建设,将产业基础好、示范应用广、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列入国家智慧能源城市建设试点,对关键材料研发生产、绿色建筑应用推广、智能电网改造升级、数字化平台建设等给予技术、资金、政策扶持,为城市探索零碳发展提供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