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明天涨价!烧了那么多钱,共享单车出路在哪?

2019-04-07 20:33:11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盛波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摩拜单车涨价的消息已经满天飞了。

  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是摩拜单车的涨价之时。在曾经风光无限的共享单车行业集体失败面前,大规模烧钱扩张已经成为资本在寒冬下令创业者和投资者“谈虎色变”的商业模式。

  滴滴、优步、易到等网约车当年被资本热捧,融资和烧钱大战之后,整个行业因盈利模式不清晰而陷入持续不断的生态恶化中。共享经济似乎无一例外的中了“资本魔咒”,进入了难以逃脱的怪圈。

  2019年,生鲜、医药等新零售的模式又成为了资本热捧的“新赛道”,而新一轮的资本投入又开始了。新的领域如何做出盈利模式,是否可以摆脱“资本魔咒”呢?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

  从明天开始,摩拜单车北京地区单车起步价调整为每15分钟1元,时长费调整为每15分钟0.5元,不足15分钟按15分钟计。

  3月21日小蓝单车已宣布北京地区小蓝单车起步价由30分钟1元更改为15分钟1元,每超过15分钟加0.5元,不足15分钟按15分钟计。

  哈啰单车方面则表示,未来可能随着经营策略的调整,不排除会有涨价的可能。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的背后,其实是共享单车全行业持续亏损带来的资金链吃紧。对于涨价,小蓝单车和摩拜不约而同地称是为了“可持续运营”。

  美团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自2018年4月4日全资收购摩拜单车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亏损人民币45.5亿元,占美团整体净亏损85.2亿元的一半还多。
  2017年11月的小蓝单车拖欠物业费、拖欠员工工资、押金难退、供应商欠款高达2亿元。ofo更是陷入“退押金难”的泥淖而无法自拔。

  集体中了“资本魔咒”

  与如今狼狈不堪的状态截然相反的是,共享单车曾是各路资本追逐的热门行业,在2016-2017年简直像是“扛着吸尘器”进了各大投资机构的大门。

  先说摩拜。2016年是摩拜最风光的时候,1月从愉悦资本手上拿到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同年6月的B轮融资到手数千万美元,8月加融B+融资拿到数千万美元,随后9月份又有1亿美元融资入账,10月摩拜其实拿到一轮腾讯的融资,可是并未公布融资数据。

  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摩拜融到的资金就有4.26亿美元。令人惊讶的是,摩拜在2017年1月旋即宣布完成2.15亿美元的D轮融资,6月宣布一口气拿到6亿美元融资,成为了共享单车乃至共享行业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融资。

  再看它的最大竞争对手ofo。且不说融资究竟A、B、C、D、E到了哪一轮,2016年一年小黄车就拿到了不少的钱。1月,小黄车就拿到金沙江创投和东方弘道的1500万元融资,8月拿到A+轮1000万元融资,9月接连收到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和来自滴滴的C1轮融资,10月又拿到滴滴领投的1.3亿美元C2轮融资。转眼到了2017年3月,ofo宣布又拿到了4.5亿美元的天价融资,7月继续从滴滴和阿里手上拿到6亿美元融资。粗粗算来,小黄车拿到的钱轻轻松松超过了10个亿。

  烧了那么多钱,可共享单车平台却像是集体中了“资本魔咒”,难以盈利。

  摩拜前CEO王晓峰很早就表示过:“摩拜单车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钱让我们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也有人说共享单车本来的盈利模式其实是很好的。酷骑单车前CEO高唯伟说:“正常情况下,骑一次0.8元(黄金单车半小时1.5元),每辆车一天的骑行频次在1-2次,一辆单车成本是400多元,考虑损耗和运维费用,差不多6个月就能回本。”

  更有人认为不能怪共享单车企业做不好,怪只怪资本给了太多钱。小鸣单车实际控制人邓永豪认为,共享单车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可惜在资本不理性地进入后,整个商业模式变形了,烧钱太厉害了。“我觉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资本回归理性,政府适当地引导,共享单车还是很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