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新使命

2015-07-16 15:44:55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一带一路调研报道团

  走过瓷都、香料之都、中国茶都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泉州后,我们沿着福建的海岸线一路向北,抵达平潭。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初进平潭,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跳出脑海。如今,“两岸一家亲”,是平潭发展的重要抓手。
  平潭,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大陆地区,此前并不为人熟知。平潭人“靠海吃海”,世代以海上捕鱼为生。
  2009年7月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了平潭新世纪发展的基石。2014年12月获批的“福建省自贸区平潭片区)”更是为平潭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此刻,借助“一带一路”、“福建自贸区”的国家战略,平潭正逢着“千年一遇”的发展机会。
  驱车驶入平潭二线卡口,一座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正在崛起。这里便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最早启动建设的金井湾片区,台湾创业园、商务营运中心、高新产业聚集区等一大批产业载体项目建设快马加鞭。驶入环岛路,来到澳前片区,一路上绿树环绕、姹紫嫣红,总投资百亿元的美丽之冠•海峡国际旅游城已破土动工,海坛古城一期即将开业,平潭•免税市场游人如织……
  以至于一直在平潭工作生活的林振泉也认错了道路。平潭自贸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程锦龙最大的感受是,平潭“一天一个样”。
  这只是飞速发展的平潭的缩影。平潭正成为两岸投资的热土。

  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位于澳前片区,由38 座具有闽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组成,分为台湾免税商品区、非免税区和辅助功能区。免税市场于2014 年6月开业运营,签约商户180 家,入驻127 家,销售额从去年6月的83万元增至今年4月的超7000万元。平潭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有近千家商户意向入驻,目前正在洽谈700 多家,已签约落地8个台湾县市主题馆和22 个品牌馆,计划今年6 月份陆续开业。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从台湾屏东县来此经商的潘姐。潘姐50多岁,在免税区经营着台湾特色商品。她说,全家都已迁到平潭。去年春节,他们举家在平潭,没有回台湾。因为“生意太忙”。
  不过,潘姐一家往来台湾与平潭,也十分方便。从4月1日起,平潭对台客滚航线航班调整,将原定“海峡号”每周三平潭至台北的航班调整到每周日运行,调整后,平潭与台湾海上高速客货滚装运输航线每天都有航班运行。 “台车入闽”也已常态化。也就是说,潘姐可以开着从台湾满载货物的汽车,自由地在福建与台湾直接穿梭。

  如果说,台湾免税市场是潘姐们的创业基地,位于金井湾片区的总部经济基地则是台湾企业家与创业者的乐园。“栽得梧桐树,引得金凤凰”的招牌引入注目。它既是宣传语,也是平潭的行动指南。总部经济区包括台湾高新技术育成中心(孵化器)、台湾大学生创业基地、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台湾企业总部、区域营销中心、电子商务基地等。目前,总部经济基地依托“实验区+自贸区”的叠加政策优势,立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金融创新机制,吸引台湾百大企业、跨国公司500强、民企百强等在此设立区域运营总部。其中,台湾创业园计划今年6月开园运营,目前已有162家企业申请入驻,台达电子、华广生技、迈康生技等知名企业已入驻这里运营。
  平潭对台主阵地功能作用远不止于此。中央赋予的7方面28条政策基本落地,15%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两岸航运试点、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制等加快实施,构建起对台优惠政策新洼地。去年7月15日全岛封关,成为全国面积最大、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形成更为优化的通关环境;平潭自贸试验区揭牌运作,今年将实施34项试点任务、81项试验措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平潭直通台湾新竹的海峡通道也在紧张地研究论证过程中。领导曾明确指示,“困难还很多,但还是要继续推进”。

  体制机制创新是平潭自贸区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这正呈现加速度发展。平潭的行政服务中心位于岚城片区。它是政府服务的窗口。共设立21 个办事窗口,目前已筛选入驻审批事项199大项426 小项。中心最大的亮点是“商事综合窗口”。今年5 月4日,行政服务中心发出全国首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从自贸试验区揭牌起,平潭开始实施企业设立“六个一”(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证一码、一章审批、印章即刻、立等可取)审批服务模式,实现“四个首创”(首创“商事主体名称自主选用制”;首创“联络地址登记制”;首创“备案默认制”;首创“综合审批法”),打造全国“三个最”(时限最短、环节最简、前置最少)的商事登记改革先行区。
  为了发挥先行先试、综合实验优势,努力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实行大综合、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成立“马上办”办公室。
  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实验区将抓住用好“千年一遇”的发展机遇,按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的战略目标,发挥“实验区+自贸试验区”两区双核驱动作用,在改革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平潭新使命

  走过瓷都、香料之都、中国茶都以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泉州后,我们沿着福建的海岸线一路向北,抵达平潭。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初进平潭,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跳出脑海。如今,“两岸一家亲”,是平潭发展的重要抓手。
  平潭,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大陆地区,此前并不为人熟知。平潭人“靠海吃海”,世代以海上捕鱼为生。
  2009年7月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了平潭新世纪发展的基石。2014年12月获批的“福建省自贸区平潭片区)”更是为平潭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此刻,借助“一带一路”、“福建自贸区”的国家战略,平潭正逢着“千年一遇”的发展机会。
  驱车驶入平潭二线卡口,一座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正在崛起。这里便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最早启动建设的金井湾片区,台湾创业园、商务营运中心、高新产业聚集区等一大批产业载体项目建设快马加鞭。驶入环岛路,来到澳前片区,一路上绿树环绕、姹紫嫣红,总投资百亿元的美丽之冠•海峡国际旅游城已破土动工,海坛古城一期即将开业,平潭•免税市场游人如织……
  以至于一直在平潭工作生活的林振泉也认错了道路。平潭自贸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程锦龙最大的感受是,平潭“一天一个样”。
  这只是飞速发展的平潭的缩影。平潭正成为两岸投资的热土。

  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位于澳前片区,由38 座具有闽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组成,分为台湾免税商品区、非免税区和辅助功能区。免税市场于2014 年6月开业运营,签约商户180 家,入驻127 家,销售额从去年6月的83万元增至今年4月的超7000万元。平潭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有近千家商户意向入驻,目前正在洽谈700 多家,已签约落地8个台湾县市主题馆和22 个品牌馆,计划今年6 月份陆续开业。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从台湾屏东县来此经商的潘姐。潘姐50多岁,在免税区经营着台湾特色商品。她说,全家都已迁到平潭。去年春节,他们举家在平潭,没有回台湾。因为“生意太忙”。
  不过,潘姐一家往来台湾与平潭,也十分方便。从4月1日起,平潭对台客滚航线航班调整,将原定“海峡号”每周三平潭至台北的航班调整到每周日运行,调整后,平潭与台湾海上高速客货滚装运输航线每天都有航班运行。 “台车入闽”也已常态化。也就是说,潘姐可以开着从台湾满载货物的汽车,自由地在福建与台湾直接穿梭。

  如果说,台湾免税市场是潘姐们的创业基地,位于金井湾片区的总部经济基地则是台湾企业家与创业者的乐园。“栽得梧桐树,引得金凤凰”的招牌引入注目。它既是宣传语,也是平潭的行动指南。总部经济区包括台湾高新技术育成中心(孵化器)、台湾大学生创业基地、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台湾企业总部、区域营销中心、电子商务基地等。目前,总部经济基地依托“实验区+自贸区”的叠加政策优势,立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金融创新机制,吸引台湾百大企业、跨国公司500强、民企百强等在此设立区域运营总部。其中,台湾创业园计划今年6月开园运营,目前已有162家企业申请入驻,台达电子、华广生技、迈康生技等知名企业已入驻这里运营。
  平潭对台主阵地功能作用远不止于此。中央赋予的7方面28条政策基本落地,15%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两岸航运试点、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制等加快实施,构建起对台优惠政策新洼地。去年7月15日全岛封关,成为全国面积最大、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形成更为优化的通关环境;平潭自贸试验区揭牌运作,今年将实施34项试点任务、81项试验措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平潭直通台湾新竹的海峡通道也在紧张地研究论证过程中。领导曾明确指示,“困难还很多,但还是要继续推进”。

  体制机制创新是平潭自贸区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这正呈现加速度发展。平潭的行政服务中心位于岚城片区。它是政府服务的窗口。共设立21 个办事窗口,目前已筛选入驻审批事项199大项426 小项。中心最大的亮点是“商事综合窗口”。今年5 月4日,行政服务中心发出全国首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从自贸试验区揭牌起,平潭开始实施企业设立“六个一”(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证一码、一章审批、印章即刻、立等可取)审批服务模式,实现“四个首创”(首创“商事主体名称自主选用制”;首创“联络地址登记制”;首创“备案默认制”;首创“综合审批法”),打造全国“三个最”(时限最短、环节最简、前置最少)的商事登记改革先行区。
  为了发挥先行先试、综合实验优势,努力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实行大综合、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成立“马上办”办公室。
  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实验区将抓住用好“千年一遇”的发展机遇,按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的战略目标,发挥“实验区+自贸试验区”两区双核驱动作用,在改革发展中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