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天津博物馆研究员、近现代史专家陈克

2015-07-06 08:58:45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尽管天津市并非“一带一路”的核心省份,但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通商口岸,天津港仍被写入近期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历史上,天津与“一带一路”有何渊源?在对外文化和贸易交流中,天津担当着怎样的角色?上证报“一带一路”调研组日前专访了天津博物馆研究员、近现代史专家陈克。

  陈克(左)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

  痕迹一:天津妈祖庙与海上丝绸之路
  天津天后宫是中国北方现存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由戏楼、幡杆、山门、前殿、正殿、钟楼、鼓楼等组成,占地2500平米,与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大宫并列为中国三大妈祖庙。
  在天津有句话“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而大直沽最早的建筑就是天后宫,也叫妈祖庙。天后宫始建于1326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里面供奉的是妈祖娘娘林默娘。
  陈克: 妈祖庙怎么跑天津来了?是南方的船队到天津来以后,这些个海上的渔民把他的信仰带到天津来了。
  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后,北方的粮食是不足以供应首都的,所以需要南方的粮食。而南方的粮食不会直接运到北京,而是先到天津,然后把大船换小船后才能从北运河运到元大都。
  天津在1860年成为通商口岸,我们不知道中西方贸易之后,是不是也先运到了天津,再转运到北京,只能猜测,这个需要考证。
  痕迹二:辽代刻花玻璃瓶是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独乐寺塔上层塔室出土的这件辽代刻花玻璃瓶为钠钙玻璃(中国古代多为铅钡玻璃),与一般伊斯兰玻璃成份相似。它的器型和刻花纹饰都和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现存的十世纪水瓶相似,应为伊斯兰玻璃器,是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陈克: 除了妈祖庙外,天津与“一带一路”的联系可能要早于元代。证据在蓟县的独乐寺和白塔。独乐寺和白塔修建于辽代。
  白塔有一件文物叫刻花玻璃瓶,在辽代的时候,中国是没有玻璃的。玻璃一般来说是波罗斯那边过来的。你们可以看一看,这是我们馆的珍宝,不过现在已经裂了。这个东西是欧洲文化,文化是互相传播的。这应该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痕迹。
  痕迹三:洋货街、会馆与海外贸易
  清代天津诗人崔旭曾在竹枝词中写道: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荷兰锁伏西番锦,怪怪奇奇洋货街。
  陈克:古代的买卖交易的地方叫做集市,天津最早的集市是出现在清代。1846年在天津的英文报道里头,和天津民间的传说,就出现了很多专业的街,其中就有洋货街。洋货街就现在文化街那一带,文化街靠海河,现在那个地方已经面目全非了。
  有洋货街,这个是一个线索。洋货街应该是跟洋货有关系,当时清朝的洋货怎么来的?广州十三行。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过去没有铁路支撑,十三行的货物基本都是走水路运输,而海路比较近的就是到天津,有些东西在当地交换,有些则是从天津运到北京去。所以,当时天津有闽粤会馆、广东会馆,这些都是南方的商人在天津开的。
  痕迹四:“赶大营”与古丝绸之路的延伸
  天津杨柳青镇以年画出名,但是实际上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影响要远超过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人“赶大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自发而又成功的移民,使天津杨柳青人成为了新疆商业舞台上第一大商帮。
  陈克:清末光绪年间,左宗棠率西征大军进入西北收复新疆,杨柳青货郎肩挑小篓追赶西征军大营做生意,此谓“赶大营”。
  当时这些人跟着队伍走,跟着这些士兵做买卖,做些针头线脑、挑担子的活,这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天津这个地方太火,人的商业意识比较活跃起来,市场比较活跃一点,和内地人做生意就比较活,他可能考虑到价格的优惠、怎么样订货、怎么样出货,就这样一直跟着军队到了新疆,在新疆后来形成一个什么情况呢?整个垄断了当地的经济,一直到民国以后,新疆的商会都是天津的。
  而且后来又出现“百艺进疆”,就是由天津传入新疆的年画,风筝、剪纸、春联、珠算、烹调等各种技艺文化习俗。
  “商业”和“百艺”不仅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而且起到了文化融合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为巩固边防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赶大营壮举还延伸了古丝绸之路,由西安的起点拓展到渤海之滨的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