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产业投资罗祖亮:制度创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2017-03-13 17:15:3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夏子航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夏子航)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民间资本亦希求更广阔天地。全国人大代表、大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罗祖亮就此提出“关于以制度创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建议”、“关于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的建议”。

  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社会就业、60%的GDP、50%以上的税收、62%的发明专利,但是其多年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罗祖亮看来,这一现状存在诸多根源。首先,是现行银行贷款的基础是不动产抵押,发展初期的中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被迫寻求第三方担保,缴纳担保总额2%-3%的担保费用,而所获得贷款资金的5%-20%作为保证金无息存放在担保机构,不能使用。

  其次,则是社会信用体系未健全,信用调查成本较高,风险相对较大,大银行不愿做小业务。愿意做的,大多把风险转嫁到审计、评估、保险等中介机构,造成中小微企业成本增加、周期延长、获得贷款机会减少。

  此外,银行贷款期限与企业生产周期往往错配,流动资金在一年到期时必须归还。现实是大多数企业资金都已投入生产、销售环节,不可能持有足够现金,只能在民间融资后归还给银行,俗称“过桥”。民间融资一般按天计算利息(4‰-5‰左右,有些甚至达到每天1%以上),企业将拆借资金归还给银行,到银行走流程再次贷款给企业一般需10–30天,企业因此付出巨大的成本。

  就此,罗祖亮提出五方面建议:一、修改《贷款通则》相应条款,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范围;二、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政策性专项资金。目前大量的资金是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流动,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没有进到实体经济,设立专项资金帮扶中小微企业贷款,对于控制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三、改变流动资金一年一贷、先还后贷的垄断业务模式。建议银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匹配贷款周期;四、打破大银行垄断体系,鼓励设立县域内小型金融机构。明确当地存款的一定比例必须用于当地中小微企业贷款,防止财富“马太效应”对贫困地区、初创企业的抽血现象,促进全社会的均衡发展;五、破除制度藩篱,容许、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发行公司债券,引进私募投资,降低股权交易市场门槛,把价值判断、风险控制真正交给投资人。

  在谈到中小微企业处境时,罗祖亮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防止‘脱实向虚’,支持实体经济。国家去年一年给企业大量减负,完成了整个减税的三分之一,今年力度还要加大,这些都是给实体经济的政策红利,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在“关于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的建议”中,罗祖亮则提出,进一步落实企业减税清费措施,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优化民间投资的盈利结构,建立合理回报机制,提高从事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