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戴晓凤:应认清去杠杆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2017-03-14 14:58:2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夏子航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夏子航)去杠杆保稳定,同时避免资金“脱实向虚”是当前经济话题中备受关注的要点。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戴晓凤教授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从根源上去杠杆的建议”及“关于破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的几点建议”颇值得关注。

  先谈去杠杆,戴晓凤教授认为,当前经济活动中的杠杆率过高,从整体看,是指社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所占比重过大,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对信贷杠杆的高度依赖;从企业看,由于可获得的融资供给主要以债务融资方式为主,因而导致企业股权融资通道不畅,要么长期处于高负债经营状况,要么陷入融资困境。

  我国经济社会杠杆率居高不下,其关键原因是金融制度的安排所致。戴晓凤教授表示,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始终是以商业银行为中心,金融改革始终没有能够改变银行业在整个融资体系中的绝对占优地位。即使在银行体系之外,存在一个庞大的非银行金融业,但这个行业里仍然以放贷为主的机构占了很大比重,如租赁、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等,此外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则是固定收益市场上的主要投资人,也是债务融资的提供者。这种金融结构下,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始终占主导地位。

  从人民银行公布的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看,2016年底全国社会融资存量总规模为155.99万亿,其中由银行体系发放的各类贷款存量为131.23万亿,占84.13%。而企业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存量为23.69万亿,仅占15.17%。与此相比,2011年的美国,国内债券总额及股票市值合计42.0万亿美元,银行信贷总额为9.4万亿美元,直接融资规模是间接融资的近4.5倍。

  戴晓凤教授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杠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降低经济对杠杆的依赖性,降低全社会融资结构中对债务融资的依赖程度。

  “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对去杠杆的认识存在偏差。地方政府都把去杠杆认知为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与降低政府债务利息成本,由此采取的措施集中在对辖区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以及政府债务的置换。”戴表示。

  对地方政府来说,地方融资渠道过于集中于债务融资,缺乏其他融资交易平台予以支撑与补充。地方政府在实际处置去杠杆工作中捉襟见肘。而且在现有融资结构下,地方金融机构一旦收缩信贷,地方民营企业甚至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基于这些情况,戴晓凤教授建议,要实现去杠杆的目标,关键是要从源头解决问题,要从金融制度上改革金融供给方式着手:一、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不仅要建立全国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推进地方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打通资本通道;二、要制定国家新金融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革目前以银行为中心、以债务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现代金融业在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业种基础上,已经发展为涵盖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六个业种,金融体系由以银行为中心向以市场为中心转变。

  在“关于破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的几点建议”中,戴晓凤教授认为,当前资金的“脱实向虚”,虽然表现为虚拟经济过度繁荣,金融业对GDP的贡献过大,但结果却是实体经济融资更难,融资更贵,而又尤以县市级地方经济最为严重。

  戴晓凤教授认为,在认清去杠杆的本质及建立地方性多层次资本市场后,可以帮助民营企业方便融资、促进发展,这也将一定程度上破解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