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一带一路”已成推动世界发展的新思路

2017-04-28 10:30:49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阶段”为主题,在中国记协举办的第106期新闻茶座上进行交流。张蕴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利于各国重构地缘优势,也利于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馈的良性投资。

  共建并非转移落后产能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时期。张蕴岭将其总结为两个必须:经济结构必须转型,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他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建设分为两方面分析:

  一方面,要避免把污染甩出去,绝非输出过剩、落后产能,而是与沿线国家共建新的经济发展带。此举不仅能为拉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积累资金,还能给中国找到各种新的区位优势——除了出口外,工程承包、架桥修路等都是中方逐步形成的优势。

  另一方面,不仅是各国期望搭乘中国经济快车,中国企业也可以视自身需要搭上他国列车,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以共建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既遵循了市场规律,也利于各国更放心合作。

  张蕴岭指出,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新型大国道路,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产生巨大影响。

  利于各国推进经济发展

  “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看,不少‘一带一路’沿海国家利用地利,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相比之下,不少内陆国的差距逐步拉大。已落后的国家如何重新追赶?答案仍是‘一带一路’建设。”张蕴岭说。

  张蕴岭认为,以中国与欧洲沿海国家之间的广大地区为例,仅依靠预期中沿线建设的高铁、动车等基础设施就能使区域各国大大缩短与域外国家的运输差距,随之而来的是影响更多的经济领域。以国内为例,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内陆省份四川省率先开通中欧班列,使一个半月的海运变为12天的陆地运输;新疆霍尔果斯也不甘落后,与德国杜伊斯堡签订运输便利化协议,将运输时间缩短为一周左右——这些设施和举措,极大推进当地经济发展,缩短与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差距。

  建设需适应当地环境

  针对中泰铁路从高铁级别降为动车一事,张蕴岭回答十分坦诚:“我觉得是好事”。

  张蕴岭表示,“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研究所在国国情,适应当地需要。中泰铁路调整为动车级别,能够更好地连接当地并不发达的交通网络,将来凭借中国设备也可以再升级为高铁。通过改善当地的经济环境,拉动当地发展,最终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良性投资。

  张蕴岭指出,联合国会议多次提及“一带一路”建设,甚至连阿富汗重建决议也将其写入。在他看来,即将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有28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参与,说明“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发展的新型思路和方式。他指出,此次论坛将使各国进一步达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会议期间签订相关协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