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先 两大工程启动 雄安迈出“千年大计”第一步

2018-04-02 07:34: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子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铸城。在“千年大计”的开局之年,生态建设成为雄安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千年秀林”和“白洋淀生态修复”两大工程的启动,绘就“生态雄安”的第一笔已然落下。

  淀区生态治理初见成效

  孙犁的一篇《荷花淀》曾向人们展示了白洋淀的美。在孙犁笔下,夜晚的白洋淀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的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花香,荷叶无边无际……

  不过,白洋淀的生态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作为全国著名的羽绒集散地,大大小小的羽绒加工厂密密麻麻沿湖排布,曾经,鸭产业链是不少白洋淀人的经济来源。然而,这种“繁荣”代价高昂。羽绒加工厂的污臭废水通过小沟小渠直接排入白洋淀,使湖水受到严重污染,沿湖一带臭气熏天。不少慕名来游览白洋淀的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记者依然清楚记得一年前来到白洋淀时的情景:沿湖一带,被圈养的鸭子在一湾湾围起来的水面上游动,鸭粪散发的臭味弥漫在空气中。一年后,记者再次来访发现,沿湖一带的鸭寮不见了,空气也变清新了。

  更关键的是,曾向白洋淀港汊大肆排污的羽绒加工厂也停工了。记者在白洋淀大张庄村看到,原本一家挨一家的羽绒服加工厂多数大门紧闭,不见开工的迹象。

  事实上,雄安新区成立前,白洋淀已是河北省水环境重点保护对象,引水补水调水、污染源综合治理、入淀河流整治、淀区污染修复等工作相继展开。而新区的成立,无疑大大加快了白洋淀的生态修复。

  仅一年,白洋淀生态治理的“攻坚战”已初见成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孙犁笔下的白洋淀不久后就将重现。

  用大数据来植树造林

  日前,记者在“千年秀林”项目的施工现场看到,去年11月开始的“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的一期工程正值收尾,数以万计的树苗已经安家。

  从雄县县城驱车西行,S334省道(也称保静公路)是通往容城和安新的必经之路。一年前,这条路两侧还是厂房和农田。如今,在这条长约14公里的大路两旁已“站满”油松和西府海棠。

  道路两侧的树林就是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由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三大央企和社会资本的联合体共同中标。在项目现场,天域生态与中国建筑联合体的项目管理人员介绍,保静公路沿线及其以南周边区域的造林项目为一期工程,种植作业进入收尾阶段,未来的重点将转向对苗圃的持续养护。

  天域生态董事长罗卫国则向记者介绍道,有别于公司此前承接的所有项目,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采用了大数据管理的方式,从起苗、打包到土球的直径、厚度测量,再到栽植、浇水、抚育,每个环节都在项目方的严格的掌控下。“我们造林项目的标准都是按照《雄安新区造林工作手册》开展的,这个标准可以说是无先例的。”他对记者表示。

  据悉,到2030年,雄安“千年秀林”的面积和植株数量还会有海量增长,新区蓝绿空间占比将大于70%,森林覆盖率达到40%,建立起典型的平原森林生态系统。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也将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