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思创首席财务官:拜耳集团最终或放弃对科思创控股权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其珏)刚刚从拜耳集团拆分出来的全球聚合物制造商科思创是今年备受业界关注的一家海外化工材料巨头。公司首席财务官Frank H. Lutz近日在上海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今年现金流有望破纪录,而现控股股东拜耳集团最终可能会放弃对科思创的控股权。
科思创的前身是拜耳材料科技。今年9月1日,科思创正式成立为法律与经济上独立的企业,并于10月6日在法兰克福证交所挂牌正式上市。
在之后发布的首份独立季度报告(即2015年第三季度)中,该公司业绩非常强劲。“对我们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业绩体现,其实在于核心产品销量。今年前9个月中,我们核心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达到2.5%。而从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指标——盈利能力看,今年前三季度我们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和分摊前的利润同比增长超过四成。第三个重要指标——现金流也会是一个新的破纪录数字。今年前九个月中,我们的现金流已达到了5.71亿欧元。”
在Frank H. Lutz看来,好的现金流可以带来三个作用,一是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分红派息;二是帮助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降低负债;三是意味着可省下更多的钱来做未来的投资。
在研发方面,科思创也有很大投入。他表示,基本上公司每年销售额的2%都会投入到研发,相当于2.5亿到3亿欧元的规模。
他同时透露,从全球分布看,公司现在整个收入分配有30%来自北美地区,30%左右来自亚太地区,大约40%左右来自欧洲地区。而全球销售额中有15%来自中国地区,亚太地区的很多原材料都是由中国供应的。
“虽然有很多人对亚太地区的增长有所担心,但你可以看到,今年亚太地区的整个贡献率没有改变。对于中国的发展,我们并不担心,中国市场有5%的增长已经是非常卓越了。”Frank H. Lutz说。
他透露,过去几年科思创在中国已投资25亿欧元,意味着对中国增长长期看好。从长远来说,中国的地位会不断增加,当然也希望中国份额可以超过15%。
对三季度亚洲需求的放缓,Frank H.Lutz表示,其实在其他地方并没有看到去库存化现象,这主要还是发生在亚洲。“我们也预见客户在未来再重新下订单的可能,虽然不一定把库存建立得和以前一样高,但补货需求还是很高的。我们也预见整个的第四季度需求,可能还是会略低于第三季度,主要在欧美地区因为准备过圣诞,可能有些业务有所停滞。”
值得注意的是,Frank H.Lutz此次还透露,未来拜耳或放弃对科思创的控股权。他表示,拜耳集团目前持有科思创的69%的股份。对拜耳来说未来有两个选择,一是把股份在二级市场销售,或者分开给不同的股东。目前已明确,他们会选择第一种。因为这样的话,才能真正通过卖股票来获得收益,因为如果是分开给其他股东,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收益。
“对拜耳集团来说有一点很明确,他们战略不会重心放在材料方面,因为他们获得收益之后都会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所以长远来说,拜耳最终会放弃对于材料方面的控股权。” Frank H.Lutz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