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给联通发微信 运营商与OTT从竞争走向合作
运营商与OTT从竞争走向合作。昨日,广东联通与微信宣布将于8月8日推出名为“微信沃卡”的SIM卡产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腾讯旗下易迅网上关于“微信沃卡”的相关介绍看到,除了肯定“微信沃”是“一张电话卡”外,“微信沃”用户可获得“更多微信功能、更多流量优惠和无限靓号”。该页面还特别开设了一个微信特权猜想的调查栏目,罗列了包括游戏特权、微信支付、微信群人数上限升级、专属表情、免费流量、高清头像、高品质音乐等在内多种可能的特权。腾讯方面人士告诉记者,最终的套餐内容将由网友投票产生。
对于这一合作,广东联通发言人昨日对记者表示,目前该合作还处于预热阶段,但借此合作将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降低手机套餐使用门槛,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巨头在微信业务共赢道路的一次探索。但对于此前网上传言“微信沃卡”也将采取36元包月的定向流量模式,对方表示并不属实。
三大运营商态度迥异
此前,三家运营商对OTT态度不一。
持“流量经营”理念的中国联通,面对OTT大潮,在三家运营商中是较积极的一方。今年3月,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也曾表态,“希望与OTT发展成鱼水关系,而不是水火关系”。
“早在几年前,联通和微信就有一些合作尝试。”广东联通相关负责人昨日对记者表示,在2011年8月,联通推出了36元沃派套餐,针对的是学生市场。不过套餐并不是与微信的专属合作,其中有500M定向流量是专门针对微信、QQ、人人网、米聊等业务。
中国电信则很少在公开场合对微信进行表态。但在这次微信合作消息曝光的前几天,中国电信也推出了“天翼+微信”的相关合约机服务,在所售手机预装微信。据记者了解,该手机主要是针对农村市场,资费499元的礼包包括一部天翼大屏手机和免一年的19元套餐月费。但中国电信已有相关人士表示,微信与电信手机的关系仅为预装软件,“并不能说明中国电信与腾讯达成了较高层面的合作,在OTT问题上达成合作。”
相比之下,中国移动对于微信的反应最为激烈。由于OTT业务带来的信令压力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国移动的2.5G网络上,此前,中国移动高管曾多次公开表态,微信等OTT企业使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等业务受到冲击,特别是微信让移动运营商产生了“信令负荷”,加大了运营商的成本,一度让腾讯和移动的关系紧张。
在微信冲击下,中国移动同时开始整顿和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飞信、飞聊和Jego与微信竞争。而腾讯微信团队也称启动针对2G/2.5G网络优化计划,正研发新一代动态心跳技术,与运营商运维部门共同探讨信令解决方案。
运营商转型,微信谋商用
对于此次微信与中国联通的合作,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记者表示并不意外,联通在广东的业务是走在前面,一贯有向外寻求合作的意识,并且双方有用户的合作基础。“从大的环境来看,运营商单独做某个互联网产品的成功率并不高,与其花大价钱做不擅长的产品,倒不如利用自己的资源寻求更直接的合作。”张毅说。
“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运营商应该更多地把思维放在建好公路和休息室以及加油站等服务上,而不是抢道路上汽车的生意,论工艺是做不过宝马奔驰的。”张毅对记者表示,运营商目前最应该做的是寻求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方案,面对优势产品的不断衰落,其中的一种是像中国移动一样自己做移动产品,另一种是做好流量经营。如果此次广东联通和微信在流量经营上达成合作共识,将为未来运营商转型提供思路。
通信专家付亮则认为,OTT与运营商的矛盾并不是通过收费就能解决,而要坐下来一起制定规则,通过技术及资金投入来完善网络。例如,目前微信对信令通道的占用较高,能否从技术上相互协商做出规范,通过技术解决问题。其中有可能促成腾讯与运营商之间达成新收费模式的一种可能是,腾讯愿意为运营商支付一定的相关网络建设投资费用。
由于此次“微信沃卡”为185号段,主要面向联通新入网用户,付亮预计,在即将到来的开学季“校园大战”,联通抢夺年轻用户的意图明显。
“不管套餐以何种方式进行,这一次广东联通和微信的合作都可以看做是一次破冰行动,电信接下来应该会采取跟进的策略,移动在大环境趋势下也会加入和微信的深度合作中。”张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