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投资火热 市场推广各显神通

2014-11-22 09:17:15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姜云起

  证券时报记者 姜云起

  2014年堪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元年。统计显示,今年 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7万辆,同比增长近5倍。其中,仅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就达5685辆,同比暴涨近24倍。

  与猛增的销量相呼应的是国家连番出台的鼓励政策。在去年出台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先后出台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等一系列文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指导意见》,直接为之后的购置税减免及社会资本投资充电设施奠定了基础。

  同时市场也有传言称,锂电池补贴政策不久也将出台。在此背景下,今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可谓青睐有加。经不完全统计,仅下半年投资新能源汽车制造的项目就有近30个,还有更多厂商正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普及,使得今后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值得期待。

  产业投资热情高涨

  资料显示,下半年A股市场上出现了数起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展的资本运作。10月21日晚,长高集团发布公告,拟出资5740万元收购杭州富特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后者主要从事电动汽车车智能均衡充电机、动力电池均衡维护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同时,长高集团拟定增募资5.38亿元,引入包括时空电动车董事长陈峰在内的具新能源汽车行业背景的战略投资者。业内预计,这或是为进一步深耕新能源汽车业务做准备。

  而在9月,东源电器宣布拟向珠海国轩、佛山照明等国轩高科合计52名股东发行4.9亿股,受让国轩高科100%股权,作价33.51亿元。国轩高科实现借壳上市。作为专门从事锂电池行业的企业,国轩高科2011年、2012年及2013年营业收入从1.9亿元增至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9.72%。

  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出巨资加码新能源汽车业务。如比亚迪拟投资20亿元在承德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松芝股份募资10亿元发展电动汽车空调;双林股份5000万元投资新大洋电动车等。就连富士康也宣布出资2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新能源汽车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同一条新的起跑线。对三大关键部分:电池、电机与电控的尽早投入是保持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尤其对在传统汽车时代竞争中处于下风的企业而言,新能源汽车是助其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部分环节已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贾新光认为,新能源汽车还有巨大的推广空间,现在就谈产能过剩是一个“伪命题”。“新能源汽车目前恰恰受电池、充电设施束缚太多。如果做好配套环节,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还远未到饱和的时候。”

  积极探索推广模式

  如何推广新能源汽车,才能使其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在整车与配套充电设施两个领域,都出现了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模式。

  首先是租赁。9月,一嗨租车与上汽集团签署协议,购置千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租赁业务。北汽集团也宣布在华东地区投入400辆纯电动车用于租赁。时空电动车则推出“以租代售”的营销模式,月租仅千元提供一年的租车服务。另外,在第十六届中国工博会上,上汽集团也展示了新推出的分时租赁业务,用“即租即还”的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利用率。

  业内人士表示,租赁模式有助于掩盖新能源汽车目前续航里程不足、充电设施短缺等问题。租车企业通过市内出行带来的高频率利用较容易收回资本投入,而对车企来说,也有利于进一步研发,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实现良性循环。

  在充电桩领域,国家电网的退出给其他公司腾出了空间。不少企业已开始试水充电桩投资。科陆电子11月10日公告,公司与南昌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设立合资子公司对南昌市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系统拥有运维管理权限,初期将投资6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另外,特斯拉在中国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目的地”充电,将充电站化整为零。上海赛特康则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民营智能光伏充电站,实现了充电的远程监控和付费。

  贾新光表示,充电设施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打开市场的钥匙。由于没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可循,社会资本投资充电站仍面临一定的风险。在此过程中的任何尝试都是有益的。说到底,只有解决充电业务如何盈利这一根本问题,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