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放闸支持 光伏产业望迎暖风
中国证券网讯 就在美国公布双反裁定的同一天,光伏业可谓是悲喜交加,国内银行信贷放闸,让遭遇寒冬袭击的光伏产业迎来转机。
据经济参考报1月22日消息,银行信贷大转向“松口”,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吸金”良机。《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国开行、工行、建行、招行、兴业、浦发等多家银行,分类、分级向有技术改造能力的光伏企业发放贷款。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12月以来,其他各路资本也密集进入光伏电站领域。除了绿巨人、恒大、复星产业等产业跨界者之外,中国平安、国开金融、红杉资本等保险、金融机构也在布局光伏电站项目投资。
据业内人士测算,光伏电站项目未来每年所需融资规模约1500亿元,到2020年投资接近1万亿元。业内专家认为,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已经拉开序幕,银行贷款仍将是光伏电站融资的主要方式。并且,目前多家光伏产业的公司在筹备资产证券化,未来多元化民营资本逐步成为光伏电站投资的主力军,投资空间广阔。
2012年的产能过剩使得整个光伏产业步入寒冬,经历了连续八个季度的亏损。2014年以来,在国内政策利好不断和国际新兴市场崛起的背景下,光伏行业开始回暖,尤其是电站市场快速扩张,拉动组件商、硅片厂商出货大增,盈利情况好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预计,2014年全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可达12GW,其中,新增地面电站并网容量10GW,新增分布式电站并网容量2GW。
2015年光伏有望进一步从回暖期进阶至提升期,电站无疑是发展重点。“光伏在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它撬动的经济规模是惊人的,预计2015年还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相关阅读】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地时间21日公布第二起对华光伏双反案终裁结果,认定自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产业构成实质损害,美方将据此征收“双反”关税。多家美国太阳能行业机构对该裁决表示失望,认为此举意味着美国太阳能产业的倒退。
2014年最后一天,工信部出台利好光伏行业的重磅新政——《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加速光伏产业机构调整,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
从2014年12月以来,各路资本密集进入光伏电站。除了绿巨人、恒大、复兴产业等产业跨界者之外,中国平安、国开金融、红杉资本等保险、金融机构也都参与到相关的光伏电站项目中。
随着光伏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成本急速的下降,这一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清洁能源正在稳步走入家庭,国内实现光伏消费端平价上网指日可待。
【机构研究】
【个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