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替代加快 行业迎来重大突破
随着机器人应用的迅速普及,全球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一趋势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昨日举行的中国国际机器人展(CIROS)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国产技术不断突破,未来5-8年内国产机器人将完成对进口机器人的替代。
相比去年,今年的CIROS上,国际巨头的身影明显减少,而国内厂家的出场戏份则明显增多。证券时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今年世界机器人“四大巨头”仅有安川电机一家到场,其余三家公司ABB、库卡、发那科均未出席。而国内机器人知名厂家则基本都在了这次展会上,包括机器人(300024)、新时达(002527)、埃斯顿(002747)、广州数控等。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为25万台,同比增长27%,汽车、电子、金属等应用领域仍然为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占有领域。中国市场方面,2014年总销量达到5.6万台,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位置。其中进口机器人销量为4万台,同比增长47%;国产机器人销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7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市场绝对占有率依然落后于进口机器人,但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增长幅度显然超过进口产品。机器人市场总监张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相比去年,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在精度掌握、软硬件协调等技术指标方面,与国际水平进一步接轨,预计5年内,国产工业机器人将完成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新时达副董事长袁忠民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同意上述观点,只不过在实现的时间长度上,袁忠民认为或需要7-8年时间。“任何产品的国产替代进口都是必然趋势,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新时达转型的产业方向。” 袁忠民说。据新时达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公司上半年在机器人业务的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销量。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认为,国内机器人厂家要形成自主品牌、增强客户信任度,这三项技术是必须要突破的,3-5年内会有较大突破。
【相关阅读】
5月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版的“工业4.0”,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愿景,李毅中表示,互联网+实体经济制造业将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
近期,国家安监总局提出三年机器换人计划,强调机器人在高位岗位的应用。除此之外,日本软银1000台家用机器人Pepper上市后一分钟内即宣告全部销售一空。可见无论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家用领域的应用都逐渐深入,机器人行业发展情景相当广阔。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销量为5.6万台。另外,2016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位居全球之首。产业转型、机器人密度、年轻人的就业态度等因素是这场变革的主要原因。
【机构研究】
【个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