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市场升温 国内设备未来替代空间广阔

2016-08-12 08:17: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继三星发布了UFS 2.0高速储存卡之后,美光日前发布了全球首个手机3D闪存。闪存科技快速发展折射出当前对于高科技芯片的广阔需求。今年以来,由于下游需求旺盛,半导体设备订单密集增加。当前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受益半导体产业发展大机遇,值得投资者关注。

  美光发布手机3D闪存

  日前,在加州圣克拉拉举行的闪存峰会(Flash Memory Summit)上,美光公布了首款3D NAND闪存芯片。这种闪存芯片在不改变尺寸的情况下能提供更多的储存空间。据报道,这款3D闪存芯片与传统的2D NAND水平排布储存单元不同,3D NAND使用垂直的方式排布储存单元,这种排布方式不但可以增加闪存的容量,又能让芯片与处理器通讯变快。单个容量为32GB,采用全新UFS 2.1标准,读取速度达到1.5GB/s,写入接近500MB/s,是目前UFS2.0的2倍。未来中高端手机上将会采用这种3D闪存芯片,对手机市场来说又是一波新的换机潮,毕竟谁都想要速度更快,储存容量更大的手机。

  其实闪存科技快速发展折射出当前对于高科技芯片的广阔需求,这也是今年半导体市场的缩影。今年以来,由于下游需求旺盛,半导体设备订单密集增加,预计全年将取得出色成绩。另外,半导体设备主要集中在制造和封测端,晶圆制造设备依旧是半导体设备中占绝对地位的设备,在2015年晶圆制造设备销售额达到约286.7亿美元,占比达到78.74%。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增长迅速,目前已经达到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且下游需求良好,前景可期。

  国内半导体设备替代空间广阔

  2015年,前五大供应商占市场份额的76.8%,前十大供应商占据了93.6%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高。值得注意的是,十大厂商中多数为美国和日本企业,国内厂商在这块差距仍然较大。从半导体主要制造设备看来,光刻机、刻蚀机、化学气相沉积(CVD)市场都为国外厂商占据。同时,也说明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存在巨大替代空间,且由于需求驱动,主要设备后续需求有望持续,维持良好增长势头。

  招商证券指出,当前大陆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需求大幅增长,大陆半导体进入生产线密集建设期,目前在建或计划建设的半导体晶圆投资项目总额已达800亿美元,将需求约600亿美元的设备,而材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预计2020年,大陆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年需求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

  在需求上行的推动下,预计晶圆设备市场有望开始恢复成长趋势,设备产能利用率也有望逐步回升,前期的高库存也将有望显著降低。此外,在国家半导体扶持政策推动下,国内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近几年国内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产业已取得长足进步,逐步实现从低端向高端替代。刻蚀机、PVD、先进封装光刻机等设备,靶材、电镀液等材料,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获得国际一流客户的认可,远销海外市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受益半导体产业发展大机遇。

  【相关阅读】

  万物互联时代开启 芯片公司获机构密集调研

  移动互联网大潮迅猛袭来,“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开始,连接万物的芯片行业备受投资者关注。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来,数十家机构密集调研芯片公司,包括中科创达、通富微电、景嘉微、苏州固锝和中颖电子等公司。

  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国产化推进释放新动力

  2016年中国成都国际电子展览会今天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产品将涵盖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智能硬件解决方案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等领域,以领先的基础电子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进一步打开我国电子材料的广阔市场。

  龙芯大数据一体机研制成功 芯片国产化进程提速

  中国首台基于国产龙芯处理器的大数据一体机近日在安徽合肥研制成功。

  内外部资本合力 集成电路产业证券化加速

  好风凭借力,在外有产业转移大势、内有国家大力扶持的双重“风口”之上,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也搭上了资本快车,加速证券化。

  军民标准体系融合提速 集成电路领域迎新机遇

  工信部网站6月30日披露,根据集成电路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单位已完成《IP核可测试性设计指南》等12项行业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涉及半导体测试、存储器接口等方面。集成电路作为芯片等重要元器件的基础,军民通用标准的征求意见出台,将为军队信息化提供重要支撑,也为民用领域国产化进程起到助推作用。

  15项集成电路领域军民通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公示

  根据工信部集成电路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单位已完成《IP核可测试性设计指南》等12项行业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

  【机构研究】

  浙商证券:集成电路产业崛起,半导体材料迎来投资黄金期

  【个股解析】

  集成电路11只概念股价值解析